-
商業分析:
客戶印象很不好!
貴單位暫沒名氣哦…
-
印象分:5132
知名度:0.007/P
-
(以上為崇明大數據調試功能,未完善僅初期參考!)
-
-
人才建設的缺乏,在信息時代的當今,自然就少了賺錢的本領,不去了解人才對企業的需求,自然反映出該公司的活力不足。
通過【發布招聘】增加員工隊伍建設,讓服務更體貼到客戶。
應聘的人才寥寥無幾,直接反映出企業在社會中的熱門度,需要好好調整架構了。
[收起/展開]
詳細介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為了滿懷先烈的英勇獻身精神,教育子孫后代。1951年初,新河區人士施繩武等人提出建造烈士紀念塔的建議,獲區各界人民代表會議通過后,組成了以薛林祥同志為主任委員的新河區烈士紀念委員會,領導建塔事宜。根據“自覺自愿、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原則,分別從新河區的工人、農民、學校教職工、工商界人士和旅滬同鄉中募集資金51615810(舊幣),用于建造紀念塔。紀念塔于三月破土動工,九月三日舉行落成典禮。塔內陳列光榮匾,匾上刻有龔兆奇、郭澤露等38位烈士的英名。時任政務院內政部長謝覺哉同志親筆題詞“為社會主義革命犧牲的人永遠活在過著社會主義幸福生活的人的心上”。烈士塔的落成,標志著烈士塔的正式誕生,并定名為烈士紀念塔。1956年紀念塔東側興建一座烈士紀念堂。1957年由烈士紀念塔更名為崇明縣烈士館,隸屬于崇明縣民政科主管,由新河鄉民政助理具體兼管,工作人員1—2人,負責除草、花木管理,一切經費由縣民政科民政事業費中列支。1974年工作人員增加到五人。1976年工作人員增加到七人,增加了資料、花木管理。1978年民政科改為民政局,烈士館隸屬于民政局領導。1987年以后工作人員增加到八人,現已配備了館長、副館長、資料、講解、園藝、后勤等工作崗位,這里已經成為我縣服務功能較為完整的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為促進我縣三個文明建設和推進我縣生態島建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