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外賣券需要完成借款才可領取;打車領優惠券還要授信貸款;在文檔里碼字一不小心點進借錢頁面;開通借款功能就送VIP會員……
如今,打開手機上任意一個APP,消費者幾乎都能看到借款入口,社交、打車、旅行等生活類APP儼然成了“金融APP”。這些APP以小恩小惠引誘、慫恿用戶借貸,故意宣傳“低利率”“下款快”,甚至“輕輕松松就能‘借’出數十萬元”。有網友戲稱:“宇宙的盡頭是鐵嶺,互聯網的盡頭是借貸。”
各種APP為何熱衷放貸?當前,我國消費結構正向發展型和品質型消費過渡,消費金融市場巨大,消費貸款快速擴張,各種APP平臺經營商都想從中分一杯羹。這本身并沒有錯,對促進消費也有一定積極作用。
但APP放貸一旦脫離規范和監管,容易引發過度收集和濫用客戶信息、貸款陷阱以及非法網貸平臺無序蔓延等諸多亂象,造成市場的惡性競爭,不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
對于一些風險意識不足、消費自控力較差的群體,也可能會“借上癮”,陷入過度借貸、盲目借貸、過度消費、以貸養貸,侵害的是消費者自身的權益,甚至危及自身財產和生命安全。
借貸有陷阱,消費需謹慎。一方面,相關部門應采取多種措施加大監管力度,規范經營秩序,健全治理機制,預防各類APP“放貸”亂象。
APP平臺運營商要增強法律意識,提高道德感和責任感,做好自查、自糾。消費者要警惕過度借貸營銷背后隱藏的風險或陷阱,樹立理性消費觀,合理使用借貸產品,盡量選擇正規機構、正規渠道獲取金融服務,慎點不明鏈接,維護好自身的合法權益。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借貸救“急”不救“窮”,救“難”不救“奢”。各種APP都告訴你“你沒錢,你得借錢,跟我借”,但是你要切記:借錢都是要還的呀!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