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疫情期間,實體經濟正經歷困難期,線下實體零售受沖擊明顯,而生鮮電商、社區團購等卻迎來一輪訂單量激增期,線上經濟、共享員工等靈活就業模式逆勢發展,成為勞動就業的有力后援。
與此同時,靈活就業群體也存在流動性大、組織性弱、權益維護困難等問題。今年以來,上海市各級工會通過組織和服務的“雙覆蓋”,將工會的工作觸角延伸至新就業形態,做好靈活就業群體職工的保障和服務工作。
因地制宜:靈活就業群體有了“娘家”
日前,青浦區成立了靈活就業群體工會聯合會(聯合工會)。揭牌儀式上,一位快遞小哥坦言,工會為會員們辦理了工會會員卡,特別是疫情期間提供的消毒水、洗手液等,讓他們獲得了實實在在的保障。
今年以來,上海市各級工會創新方式方法,有序推進區域內靈活就業群體的建會工作,在青浦區,該區成立的靈活就業群體工會聯合會(聯合工會)包含青浦萬達廣場工會聯合會、青浦區網約送餐員聯合工會和青浦區練塘鎮家政(養老服務)行業工會聯合會。
其中,青浦區練塘鎮家政行業工會聯合會下屬6家家政養老服務單位,包括1家規模較大、人員較多的單獨工會,其余5家分別抱團成立了練塘鎮家政服務聯合工會和練塘鎮養老服務聯合工會,共有會員690人;
而在該區夏陽街道,根據網約送餐行業的特點,街道總工會成立專題工作組,在上級工會的幫助下分組上門對站點逐個進行宣傳、講解,引導他們正確認識組建行業工會的重要意義,目前網約送餐行業聯合工會吸納工會會員133人。
除青浦外,閔行區新虹街道根據網約送餐員的特點,通過前期調研摸底,重點了解了區域內網約送餐員數量、站點分布、加入工會等情況,在掌握第一手資料后,多形式宣傳發動,推動建立網約送餐行業聯合工會。
多管齊下:配套服務同步跟上
工會建起來,更要轉起來、活起來。在市總工會的指導下,通過用好靈活就業群體專項工會經費等政策,各級工會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服務活動和服務項目,這些貼近靈活就業群體職工的“配套服務”,成了工會組建的有力武器。
一是大力開展面向靈活就業群體的普惠性服務。全市各級工會通過日常的各類服務,讓這一群體職工無時無刻感受到來自工會的溫暖:會員服務卡的辦理發放、休閑娛樂、文體活動、“冬送溫暖”“夏送清涼”等慰問。特別是由市總工會牽頭建立的“戶外職工愛心接力站”,成為許多常年在戶外工作的靈活就業群體的“溫馨港灣”。
二是開展“專項基本保障”服務。市總工會進一步推廣“靈活就業群體工會會員專享基本保障”,調整優化專享基本保障,增加意外傷害專享基本保障,推出并實施組織20萬名靈活就業從業人員參加。
三是實施工會維權幫扶活動。靈活就業群體勞動者的新就業形態也帶來了新的勞權問題,為此,市總工會指導基層工會勞動爭議調解站點加強實體化運行,及時為這類勞動者提供法律咨詢或法律援助。
四是舉辦各類職業技能培訓。各類職業技能的培訓,加強了這一群體勞動者的職業技能,也為他們的未來增添一份保障。如閔行區新虹街道總工會對接街道團工委、“餓了么”公司總部等單位,通過舉辦人生規劃講座、新騎手入職培訓等培訓;靜安區大寧路街道開展陪護人員勞動競賽,提升靈活就業群體勞動者整體素質。
五是定期開展各類文體活動。奉賢區海灣鎮總工會組織靈活就業群體參加“四書五金”會員活動,其中,“四”即體育健身四季彩虹;“書”即書香海灣、博學篤行誦讀、征文等系列讀書活動;
“五”即五一期間的“海灣工匠”、“首席員工”、“最美勞動者”、“最美娘家人”評選和療休養等;“金”即“安全生產金點子”征集活動。這些豐富的活動,進一步加強了勞動者的歸屬感和獲得感。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