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又到看無患子樹葉的時候了。”每年11月,家住莘莊的老朱夫婦總惦記著南輔路上那一排無患子樹,深秋初冬,那人行道上積滿的厚厚樹葉,踩上去發出“沙沙”的聲音,總讓他們在夕陽下想起年輕時的浪漫時光。

“落葉不掃”,為老朱夫婦制造了浪漫,更為高樓林立的申城平添了優雅和暖意。今年,全市落葉不掃的道路更是增至42條,作為多年的網紅南輔路自然也不會缺席。
不會缺席的,還有負責道路保潔的環衛工人。不掃落葉,對于他們來說不是工作變得輕松了,壓力有增無減。巡回不斷的“拾撿保潔”,其實比“一掃而光”,更加費心。寒風中,他們頻頻俯首拾撿垃圾和殘枝敗葉,留給喜歡浪漫的人們滿地金黃。
留住好看的葉子也不易
上月15日,作為閔行區的7條落葉不掃道路之一,南輔路在全市率先拉開了造夢之旅。近半個月來,申城氣溫偏高,再加上時陰時雨,南輔路的莘東路至莘凌路路段,記者并沒有看到想象中的盛景。
路段下街沿,靠近人行道的部分,有些地方覆蓋上了一層樹葉,路段中間的人行道上,則綿延了二三十米。但即便如此,每有行人路過,都會不自覺地停下腳步,貼著地面,拿出手機,拍出他們心中認為的最美風景。
童大恩,今年以來負責南輔路的道路保潔。從安徽來滬從事環衛工作7年,他第一次體會到不掃道路比清掃道路更加“燒腦”。留住好看的葉子,比清掃它們更難。
按照目前綠化市容部門對“落葉不掃”達成的共識,人行道及下街沿(靠近人行道)一部分覆蓋落葉,不影響交通與出行安全。同時,為了確保落葉景觀更加純粹,不僅要拾撿出隱匿在落葉中的各種垃圾,爛的、臟了的落葉、殘枝也要清理出來。
“看似輕松了,其實不然。從15日開始,普掃沒有了,但是馬路中央的落葉還是要掃的,否則落葉可能會影響行車安全。此外,巡回撿垃圾的次數多了。”童師傅說,沿著南輔路巡視一圈,一般在半個多小時,一天要走上十幾次,幾乎全天都在保潔。
而以往,他每天只要做到三次普掃道路,第一次是在7點以前,第二次在9點至11點,第三次在下午3點至5點。其余時間,做到“三次巡回”保潔,撿拾垃圾,同時傾倒垃圾桶內的垃圾。
清掃工作的要求更高
顯然,“落葉不掃”,對環衛工人來說,不僅空余時間被占滿了,清掃工作的要求也更高了。
在采訪中,巡回保潔中的童師傅不時在層層樹葉中,用伸縮鉗挑開查看,是否有藏在其間的餐巾紙、塑料袋、煙蒂等垃圾。
“餐巾紙、塑料袋等還是比較醒目的,就是煙蒂等比較難找。但一定要看得盡量仔細,否則干燥的樹葉一旦遇到沒有掐滅的煙頭,很容易被點燃。”童師傅說。
由于前幾天下雨,南輔路的低洼處,只見幾片被打濕的樹葉沾在地面上。童師傅用伸縮鉗夾了幾次,也沒夾起來。他索性放下了工具,用手把樹葉一片片撿起,放進一旁的簸箕。
“這幾天,時陰時雨,增加了不少工作量。這些樹葉如果不清理掉,不僅影響美觀,而且一旦再遭遇雨天,很容易隨著雨水一起,堵住道路的排水溝。”
對于童師傅來說,處理被打爛、打濕的樹葉并不是一件難事,對付路上不時出現的寵物糞便,讓他一時有些為難。被雨水打濕后無法撿拾,他只能拿出清洗小工具,慢慢處理,耽誤了不少時間。
“盡量不要讓‘狗屎運’壞了大家賞葉的興致,麻煩就麻煩些吧。”說完,他就收拾好工具,朝一旁的綠化帶走去,看看是否還有“漏網之魚”。
最后一天清掃壓力最大
閔行區市容環境衛生管理中心環衛管理科科長李翠蕓告訴記者,為了滿足更多市民的休閑觀景需求,今年閔行有7條路段實行落葉不掃,比去年增加了4條。
由于天氣和樹種的關系,不同路段的落葉效果并不一樣,“今年由于天氣比去年同期要暖和,僅南輔路上,莘東路至莘凌路種的無患子樹初見效果。其他道路的落葉景觀還沒有出來。”
而對于環衛工來說,清掃道路壓力最大的可能是落葉保留期結束之后的那天。李翠蕓說,前幾年,僅南輔路500來米的路段,最后一天晚上,20個工人一起清理,連續工作近10個小時,整整清運出6卡車落葉。
“同時,由于樹葉長時間堆積,無法對道路溝沿的灰塵等及時清理,時間久了,就變成了污泥。因此,樹葉被清理完后,還要對溝底和人行道進行大沖洗,這樣的工作量也是巨大的。”
人文之城,一季一景皆風韻。記者注意到,近幾年,在上海的“落葉地圖”不斷擴容的同時,部分落葉景觀道路,由志愿者引導“垃圾不落地”,希望越來越多的市民萌生守護美好的自覺,也為環衛工人減輕一絲壓力。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