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菊黃蟹肥正當時。近日,上海地產黃浦江大閘蟹和崇明清水蟹分別開捕。稀放蟹種、精細養殖,讓今年的“阿拉蟹”個頭飽滿,膏脂肥碩,超八成長成了大個子。金秋時節,趕緊來一場舌尖上的約會吧。
黃浦江大閘蟹|大規格蟹創下歷年最高
黃浦江大閘蟹開捕了!近日,黃浦江源頭松江泖港,八角籠蜿蜒五六米長,養殖人員浸水起籠,數不清的“泖蟹”爬得活絡……今年,“大泖牌”大閘蟹中“4公3母(公蟹重達200克,母蟹達150克)”大規格蟹占比達八成以上,為歷年最高。
近年,上海魚躍水產專業合作社開展“黃浦江大閘蟹大規格生態養殖研究”攻關試驗,經過十余年探索,形成了“稀放蟹種、精種水草、立體充氧、優化飼料,不用藥物”的大規格河蟹池塘生態養殖技術,養殖出具有地域品牌特色的“松江泖蟹”。
種源方面,經過上海海洋大學、上海市水產研究所等聯合攻關,經過14年育種而成的第七代河蟹良種——江海21,種質純正,恢復了20年前長江系大閘蟹具有的腿長、額齒尖的優良特征。同時,對放養量進行了嚴格限定,每畝僅出塘550只蟹,精細化喂養促其長勢穩健。黃浦江二級水源保護區的泖河之水,入塘后經過二次生物凈化處理,利用塘內水草再次凈化,原有的氮和磷含量下降明顯。
近兩年,基地聚焦水草的精細化種植。品種選取輪葉黑藻、苦草、黃絲草等有利于水質改良的天然本地草,塘底猶如鋪就一層毛絨絨的綠毯;今年,松江蟹塘升級了底部增氧設施,高、中、低等不同水層形成了良性微循環,模擬出自然界的潮汐現象,生態養殖環境得以更大程度的還原。
“養殖戶養殖第一年,魚躍合作社是手把手教。之后,每年根據生長過程有針對性技術培訓,每周有定期交流,最終,保證養殖戶們養出的蟹個個都是好品質,七八成以上是大個子。”上海魚躍水產合作社理事長郎月林介紹,“大泖牌”黃浦江大閘蟹,連續八屆蟬聯王寶和杯全國河蟹大賽金蟹獎,2016年獲最佳口感獎、最佳種質獎,2018年再獲最佳口感獎,這也是評選中含金量最高的獎項。
“大閘蟹銷得快,自己家的賣光了,就相互推薦,但絕不會從外面進一只‘洗腳蟹’。”上海魚躍水產專業合作社總經理王友成介紹,協作互惠是對品牌價值理念的一致認同,是對品質和品牌的追求。“如今,提到黃浦江大閘蟹,印象深刻的是上好的口感,肉質鮮甜風味足,膏肥脂滿,辨識度高,不少食客吃一次便記住了;其次是與其品質相匹配的價格,多年來保持穩定,形成了松江區域價格統一。”
今年,松江積極推動黃浦江大閘蟹品牌建設,所有合作社集體簽訂了誠信經營承諾書,承諾“明碼標價”“絕不以次充好,缺斤短兩”等。黃浦江大閘蟹擁有一條從供種、育苗、養殖到經營可追溯的閉環產業鏈,整區域食品安全都有嚴格保障;蟹養殖業成為松江特色農業產業代表,走出一條高規格、高品質的區域品牌建設之路。首席記者范潔通訊員賈佳
崇明清水蟹|140畝“蟹森林”創新生態養殖
青殼白肚,金爪黃毛,膏脂豐滿……18日上午,崇明清水蟹開捕活動在崇明綠華鎮寶島蟹莊舉行,蟹農劃船入塘,浸水起籠,只見數不清的蟹橫行攀爬。投入竹簍,上岸過稱,個子還真不小。“一只6.8兩(340克)的公蟹,一只4.4兩(220克)的母蟹,分獲‘蟹王’與‘蟹后’。”
崇明是長江水系中華絨螯蟹的發源地,近年經過科學養殖,崇明清水蟹擺脫了“長不大”定論,告別“烏小蟹”之名,成為了肉厚膏黃的“清水蟹”,而咸淡水交匯處的環境,讓崇明蟹更具一番獨特風味。
崇明清水蟹創新生態養殖模式,寶島蟹莊600畝蟹塘內,不僅探索“活水養蟹”內循環模式,還從去年起打造一片約140畝的“蟹森林”——8000棵池杉、落羽杉種植在水中和三個人工小島上,水面鋪設木棧道,掩映在樹林中,營造“蟹在水中游,人在水上走”的景致。上海市河蟹行業協會會長、崇明寶島蟹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春介紹:“大量水草,為蟹營造合適的生長環境,游客也可在‘蟹森林’中漫步賞景,泛舟游覽,計劃將基地蟹文化館升級,豐富游客體驗,提升服務品質。”
在2019上海崇明“橘黃蟹肥稻米香”文化旅游節期間,崇明農業兩大品牌——“兩無化”大米和柑橘也向“精”邁進。去年開始,崇明主動對標最高標準,在全區首次開啟1萬畝不施化學農藥、不施化學肥料的“兩無化”水稻種植模式,助推綠色稻米產業升級。近年來,綠華鎮通過種植柑橘新品、精細化管理、發展深加工等手段,努力提升柑橘產業附加值,重塑柑橘品牌形象。
巡禮市集特優品、參與親子歡樂跑、“蟹”逅廚藝大比拼,本次文化旅游節將帶來更豐富、更優質的文化旅游體驗。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