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和國務院關于促進外資增長的系列文件要求,上海市政府出臺了《本市促進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發展的若干意見》。

昨天下午,在市政府新聞通氣會上市商務委副主任楊朝表示,自2002年出臺全國首個吸引跨國公司設立地區總部的政策以來,上海總部經濟經過18年的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
促進總部功能發揮
據介紹,今年1-7月,本市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26家、研發中心9家。以地區總部為主的商務服務業實到外資33.25億美元,占比近1/3,是本市利用外資的第一大領域。
截至今年7月底,上海累計吸引跨國公司地區總部696家(其中大中華區、亞洲區及更大區域總部104家)、研發中心450家,上海始終是內地吸引地區總部和外資研發中心最多的城市。
根據2018年外商投資企業年報數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以占全市外資企業1.34%的企業數,貢獻了10%的營業收入、17%的利潤總額、12%的納稅總額和超過6%的從業人數。
本次發布的《若干意見》聚焦提升地區總部能級、促進總部功能發揮,共提出30條政策措施。按照功能劃分,共分為六大板塊,具體內容包括:
一是進一步鼓勵總部集聚,調整總部和總部型機構認定標準,共3條;
二是進一步提高跨國公司投資便利度,共2條;
三是進一步提高跨國公司資金使用自由度和便利度,共13條;
四是進一步提高跨國公司貿易和物流便利化,共6條;
五是進一步提高跨國公司研發便利化,共3條;
六是進一步加大對總部功能的配套保障,共3條。
關注境內外資金運營管理
國家外匯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副局長吳水平介紹,此次出臺的《若干意見》中有13條政策與人民銀行、外匯管理局的職能相關,涵蓋外匯管理、金融市場、跨境人民幣業務等內容。
他表示,在外匯管理方面,結合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特色,針對跨國公司資金運作難點痛點,以便利境內外資金運營管理為切入點,進一步簡政放權,提出涵蓋本外幣且便利企業更好利用境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政策舉措,以實現“跨國公司內部資金打通、境內與境外資金打通、經常與資本資金打通、人民幣與外幣資金打通”四個打通,優質高效地解決跨國公司正常經營的資金運營管理需求,在宏觀審慎原則下探索實體經濟部門的資本項目可兌換實現路徑。
在金融市場方面,通過完善制度、優化流程等方式,支持符合條件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等功能性機構進入部分國內金融市場開展部分業務;支持幫助跨國公司降低業務成本,減少風險敞口暴露,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更好地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優化金融市場主體和產品結構,增添市場活力,推動市場供需更健康、多元和有序發展。
在跨境人民幣業務方面,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導向,進一步加強自由貿易賬戶投資功能,優化管理銀行機構發放跨境貸款方式,更好地支持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投融資需求,按照本幣優先原則鼓勵跨國公司地區總部使用人民幣結算跨境交易,借助人民幣跨境雙向資金池等開展全球人民幣資金集中管理,提升跨國公司內部人民幣資金財務管理效率。
100家門店1個營業執照
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彭文皓介紹,該意見涉及市場監管部門職責的新政有兩條:一是關于放寬外商設立投資性公司條件;二是對跨國公司地區總部中的連鎖企業試點實施全市“一照多址”新政。
目前,全市共登記注冊375戶外資投資性公司。進一步放寬外資投資性公司準入門檻,有利于進一步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該條政策作為外資準入專項性規定。市場監管部門將配合商務部門,一如既往地做好各類企業的市場準入登記注冊工作,努力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
彭文皓介紹,“一照多址”新政有三個亮點——
一是將分支機構設立登記簡化為經營場所備案。跨國公司地區總部中的連鎖企業在母體法定住所之外從事經營活動的,企業可自主選擇辦理經營場所備案,不再辦理分支機構登記,從而大大節省了企業辦理營業執照的時間,提升了連鎖企業網點擴張的速度。
二是在操作流程上簡化了申請材料和流程。企業申請分支機構營業執照,需要向登記機關提交包括登記申請書在內的6份文件。而新政則把經營場所備案所需材料簡化為備案申請書、備案場所合法使用證明、營業執照復印件3份。在申請材料減半的同時,新政也在辦理時間上提速增效,提供了當場辦結的“綠色通報”服務,相信企業會有更好的體驗度和獲得感。
三是在適用范圍上,新政強調了“全市”兩字,突破了現有“一照多址”政策局限于母體所在行政區劃的限制。即允許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連鎖企業在全市所有的分支機構均可依申請辦理經營場所備案,不再辦理分支機構營業執照。現場,德國零售企業奧樂相關負責人舉例,“原先在上海開100家門店,要辦理100個執照,但如今只需要1個執照,99個備案即可。”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