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上下樓梯,是居民出行的“第一步”,也是回家的“最后一步”,看似小事,卻與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密切相關。昨天,普陀區桂巷新村39號樓的居民們終于坐上了期盼已久的電梯。據悉,這棟房齡已有35年的售后老公房,從最初只有一張1:500地形圖起步,最終建成了上海首臺太陽能光伏發電加裝電梯投入并網運行。據透露,一旦太陽能光伏發電投入使用,將有望減少后續電費支出。
全樓居民翹首以盼
“昨晚這臺電梯開始試運行,我真的是高興得徹夜難眠!”家住6樓的劉阿姨告訴記者,她已經72歲了,雖然每日上下樓梯已成習慣,但隨著年紀增長愈發有些力不從心。
去年,她不慎骨折,這下進出就更加不便了?!皬尼t院回來,輪椅都推到一樓了,就是沒法上來,無奈之下只好喊救護車幫忙。”劉阿姨說,那時她就想著,如果這棟樓能有電梯就好了。
在39號樓,幾乎每家每戶都有60歲的老人,而光80歲以上的老人就有12位。去年6月起,居民們正式采取了行動:一次次召開座談會、準備電梯資料、制定計劃、上報有關部門。72歲的發起人沈錦章見證了這段艱辛歷程。打開他的手機可以看到,2000多張施工過程的照片記錄了這部電梯的誕生。
“電梯特別穩,停頓時沒有任何顛簸的感覺,你坐過了伐?”現在有了候梯廳,感覺整棟樓都敞亮了,空間也大了?,F場,居民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著。
電力部門伸援手解難題
其實,39號樓的加梯夢,差點因為一根電線桿而夭折。
原來,電梯井道旁邊的一根電線桿處在施工區域附近,若直接施工可能導致線路問題,若移動電線桿則需要居民另行承擔十幾萬的費用。
電梯基坑已挖,卻又要多出來一筆費用,要如何分攤,居民是否同意,一系列的問題擺在了桂楊園居民區黨總支的面前。街道加梯辦與居民區黨總支一起找到市北供電公司說明情況。后者則前后多次派專業人員前往小區現場勘查,最終,得出了“可以進行保護性施工”的建議。
在不移位的情況下,電力部門對原有電路進行絕緣保護,并使架空線與施工腳手架安全隔離,在施工中安排專職用電安全員進行現場把控,這一難題得到妥善解決。
為加裝電梯保駕護航
桂巷新村的加裝電梯解決了,其他樓棟的工程呢?以后再碰到這個問題怎么處理?曹楊轄區共有5臺電梯加裝工程竣工投入使用,4臺電梯正在施工之中。而在推進加梯工程中,他們發現,因老社區的復雜性,架空線的復雜、地下管道的錯綜給予工程帶來很多的困難。
加梯辦再次與市北供電公司商議,黨建聯建的主意兩方一拍即合。曹楊新村街道社會組織聯合黨支部(加裝電梯指導辦公室)與中共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市北供電公司營銷部(農電工作部、客戶服務中心)第二支部委員會正式簽訂共建協議。
由街道加梯辦負責排摸社區內有意愿加裝電梯的樓幢,搭建與加梯樓幢居民溝通協調的平臺,市北供電公司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和專業特長,對擬加裝電梯樓幢安排黨員志愿者一對一結對,提供電路調整優化方案,專業人員現場指導,并進行安全用電的宣傳指導。
正是有了這樣強有力的安全保障,桂巷新村39號樓組實現了太陽能光伏發電加裝電梯這一創新技術的可能性。據悉,一旦太陽能光伏發電投入使用,將有望減少后續電費支出。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