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今夏的房地產市場又熱了起來,讓不少阿姐們也動了買房或換房的念頭。一直以來,買房對于上海阿姐們都是件大事,但任是以精明著稱的上海阿姐,碰到房地產中介也要頭昏。要入市的阿姐們,還是要提前來知曉一下房產中介容易在哪些環節搞貓膩。
壟斷信息渠道
對于要買房的阿姐們,中介總是喜歡說“這一片的房源我都熟悉,您只要找我一個人就可以了”,“我們是有品牌的,房源多,千萬不要去找那些沒有品牌的小中介”。阿姐們想想就知道,怎么可能一個業務員、一個門店就能夠掌握所有的房源呢?還是要貨找多家才是。
對于要賣房的阿姐,中介則會千方百計讓你把房子獨家委托給他們,這樣阿姐們就沒有辦法了解房子真正的市場行情。一旦簽了獨家,中介會以各種手段降低阿姐們的期望值,來達到盡快出手的目的;要么就會吃差價:要求阿姐,如果以更高價賣出,得把多賣的50%給他們。
制造緊張氣氛
任何風吹草動都會成為房地產中介們炒作的理由,經濟好時賺錢多為什么不買房?經濟不好手里有房才安心;人民幣升值?以后房子更值錢;人民幣貶值?以后買房要多花錢;利率上漲?月供高了房價當然會漲;利率下跌?月供少了此時不買更待何時……
不少人去年年底就被中介制造的緊張氣氛趕進了房市:因為2019年3月,是上海2016年外地人購房資格新政“社保兩年變五年”3周年。不少中介就拿這說事,說3年前被壓抑的需求今年會一下子爆發,到時房價一定會大漲。結果現在來看,現在成交量雖然上去了,但是價格的波動卻并不大。
價格欺上瞞下
買過房的阿姐們都會發現,越是大的中介,保密工作做得越好,不到簽完了合同,是絕對不會讓上下家見面的。尤其是談價格時,都是上家(房東)在一個洽談室,下家(買家)在另一個洽談室,中介就像走馬燈一樣,在兩個房間之間來回傳話。而這其中貓膩不少:
如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房產中介開始向上家收費,有的甚至上家收1%,下家收2%。而上家往往不愿意付,這時房產中介就開始忽悠上家:我幫你談到多少,多出的部分你得當中介費付給我;對下家說:上家咬死這個價,本來你要付2%的中介費的,為了幫你成交,我中介費給你便宜1%。最后上下家一碰頭,上家會發現,下家以為自己咬死了高價,但到自己實際手卻沒有那么多;下家會發現,上家的中介費還是自己付的,2%一分錢沒少。
稅費稀里糊涂
由于上海現在買房稅費往往都是由下家承擔,如果是非普通住宅又非唯一住房的話,單增值率就超過了5%,而如果房產是繼承或贈予,則更要繳高達20%的個人所得稅。
但有許多房產中介在給上海阿姐們算購房費用時,對于房產的真實情況卻并未了解清楚,往往只按一般的情況來計算。這樣一樣,萬一房產中有部分是繼承或贈予,就會導致稅費成倍增長,而到此時,阿姐們往往已經交了首付、申請完貸款,想要再反悔就來不及了;如果碰到心存不良的房東,更是有得扯皮。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