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自2002年開始,上海市率先開展新生兒普遍聽力篩查,全市篩查覆蓋率逐年提升,至今已達98.3%。記者從今天上午在華東師大舉行的2019年“聽障兒童早期精準康復”學術研討會上獲悉,為保障聽障兒童康復救助權利,本市一直努力提高聽障兒童康復保障水平,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聽障兒童康復需要,不斷完善康復救助政策,逐步加大補助力度。
經過多年發展,上海已形成市級和區級聽力語言康復機構兩級服務網絡,其中市級聽力語言康復機構1家,區級聽力語言康復機構16家。市聾兒康復中心承擔著全市聽力語言康復行業的技術中心和資源中心的重要任務。
經過多年努力和實踐,在3至6歲聽障兒童的聽力語言康復教育中積累了豐富經驗,在訓聽障兒童康復后進入普通幼兒園、普通小學率為92%以上。隨著聽障兒童康復低齡化趨勢的日漸顯現,越來越多的0至3歲聽障兒童需要早期康復干預服務。
“然而,近年來本市聽障兒童家庭對助聽器需求比例有較大幅度的下降,選擇雙側人工耳蝸植入的比例卻上升近一倍?!鄙虾J袣埣踩丝祻吐殬I培訓中心社區指導師朱立國說,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在于聽障兒童家庭對于輔助聽力設備和聽力語言康復缺乏科學認知,還有部分家長害怕聽障兒童的信息進入殘聯數據庫后,會對將來的就學、就業等產生不利影響。
因此,如何更好地做好政策宣導,促進相關家庭對于聽障兒童的接納和對于聽力語言康復的科學認知,是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本市首創研制《基于游戲的0至3歲聽障兒童聽覺能力評估表》填補了國內這一領域的空白,經過一年的臨床運用,其評估效果已引起國內外同行的廣泛關注。今天市聾兒康復中心正式宣布,使用這份評估表對0至3歲聽障兒童的聽覺能力進行跟蹤評估,可以有效了解聽障兒童的聽覺能力發展特征,為聽覺口語教學課程提供指導。
“聽覺能力是指人類通過后天學習獲得的感知聲音的能力,尤其是感知言語聲的能力。聽覺察知能力是聽覺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處于聽覺康復的第一階段。在此階段,聽障兒童開始關注聲音,表現為能聽到聲音,但不知道聲音的意義,聽到聲音時會抬頭或者尋找,但并不確定是什么物體發出的聲音。”
作為這份評估表主要研制人的市殘疾人康復職業培訓中心聾兒康復專家陳璟介紹,通過評估發現,聽障兒童和健聽兒童在聽覺察知的能力上差異性不顯著,這可能是因為聽障兒童由于佩戴了適合的助聽設備,他們和健聽兒童處于同一聆聽水平線,都能進行有意識的聽覺察知。
陳璟說,研究發現,3歲左右的聽障兒童展唇動作和唇齒配合兩個動作完成度最好,其次是圓唇、唇閉合、舌平伸、舌舔下頜、舌尖向左舔、舌尖向右舔6個動作,最難的是舌尖洗牙表面的動作幾乎無法完成。
因此,對于小齡聽障兒童而言,言語康復教師可適當降低口部運動訓練的強度,采用吹球、舔酸奶等游戲,保持兒童言語肌群的敏感度,不必過分強調動作的準確度和穩定性。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