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閱讀打卡”似乎已經成為了朋友圈里一類常見的內容,但如今這種行為很可能被微信認定為違規。日前,微信發文通報“英語流利說”、“薄荷閱讀MintReading”、“火箭單詞”等利誘分享朋友圈打卡行為違規,為非正常營銷行為,嚴重破壞正常的朋友圈體驗,違反了《微信外部鏈接內容管理規范》等,處罰包括但不限于停止鏈接內容在朋友圈繼續傳播、停止對相關域名或IP地址進行訪問,封禁相關開放平臺賬號或應用的分享接口等。

朋友圈流行“花式打卡”
健身打卡、學英語打卡、閱讀打卡……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打卡悄然走入我們的生活,朋友圈更是成為各種花式打卡的聚集地。
“米兒正在參加×××推出的60日英語打卡活動,今天是讀書打卡的第10天。請大家見證我的成長。”打開上海白領陳女士的朋友圈,最近半個月幾乎都圍繞著一個主題,那就是陪孩子完成當天的閱讀任務后,拍一張當天打卡的內容視頻,配上文字,在朋友圈打卡。這是陳女士接到的女兒所在英語培訓機構班主任的信息,學校推出了閱讀打卡活動,每天堅持閱讀,完成后發送視頻到朋友圈打卡,堅持60天,可以獲得證書和獎品。
像陳女士一樣,在朋友圈給孩子打卡的家長不在少數。有一些家長是自發記錄孩子的學習情況,也有一些是培訓機構和學校要求的。而此外,還有不少白領在成為技能提升類軟件或公眾號的付費會員后,想獲得返學費、送實物等額外獎勵,將朋友圈打卡作為每日任務。肖女士因為工作需要,已經堅持在某英語閱讀公眾號上學習了兩個月,同時,她也是朋友圈打卡一族。肖女士告訴記者,她主要在公眾號上積累英語詞匯量,每天閱讀,做課后閱讀題后,要分享到朋友圈完成打卡。她坦言,“打卡是半強迫性質的,只有每天在朋友圈打卡,才能拿到紙質版的書,所以不得不天天發朋友圈。”
流利閱讀、輕課等紛紛調整
如今,微信安全中心公眾號發布了《關于利誘分享朋友圈打卡的處理公告》,讓這一現象有了改變。公告指出,微信明確禁止利用微信產品功能進行誘導分享的行為。近期,某些公眾號、APP軟件等主體通過以返學費、送實物等方式,利誘微信用戶分享其鏈接(包括二維碼圖片等)到朋友圈打卡,嚴重影響朋友圈用戶體驗。
其中流利閱讀、火箭單詞、輕課、薄荷閱讀四款產品被舉例點名,可以看出教育類產品是重災區。
隨后流利閱讀、火箭單詞、輕課在公眾號上發布了調整聲明,其中流利閱讀聲明中提到被微信點名深表歉意,決定從即日起,對于“流利閱讀”打卡返費條款做出調整:即日起,仍在參與原“199元100天打卡80天返費”課程的用戶,無需朋友圈打卡,只需要每天完成當日課程,100天內堅持80天,即可獲得全額獎學金;用戶仍可自愿在朋友圈打卡,但不打卡不會對獎學金有任何影響;未來購買此課程的用戶,朋友圈打卡不會對返費產生任何影響;該聲明也指出本次微信平臺的處理針對產品運營方,不會對個人用戶造成任何不良影響。
警惕因違規造成損失
記者從微信方面了解到,所謂朋友圈打卡的范圍很廣,包括運動打卡、英語打卡、閱讀打卡等,只要涉嫌引誘分享,都將有可能違規受罰。
而一經發現,微信團隊將進行如下處理:包括但不限于停止鏈接內容在朋友圈繼續傳播、停止對相關域名或IP地址進行訪問,封禁相關開放平臺賬號或應用的分享接口;對重復多次違規及對抗行為的違規主體,將采取階梯式處理機制,包括但不限于下調每日分享限額、限制使用微信登錄功能接口、永久封禁賬號、域名、IP地址或分享接口;對涉嫌使用微信外掛并通過微信群實施誘導用戶分享的個人賬號,將根據違規嚴重程度對該微信賬號進行階梯式處罰。
對于此次公告出來,不少網友表示支持,不過也有網友表達了不同聲音,有網友指出分享朋友圈賺錢是其堅持下去的動力,一直在用軟件讀外刊,可以幫助其學習,沒必要一棒子拍死。
微信官方回復時指出此舉“不是要打擊用戶打卡分享行為,而是打擊部分主體利誘用戶朋友圈打卡的行為,這種實際是利用用戶的學習熱情來達到自己流量擴散的目的,本質還是一種惡意營銷手段。”
不過也有網友對此提出擔憂,肖女士就坦言,自己花錢學習,為了能獲得紙質書也在每天堅持打卡,此次調整,是否意味著自己兩個月的打卡心血付諸東流。同時,她也擔心公眾號被封,學費和課程都無法保證。
對此,微信方面回復稱:“這種損失是因為公眾號違規造成的,建議用戶督促他們盡快整改,不要再違規。”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