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生而為母,只有“奇跡”兩個字可以概括那種感慨。昨天是母親節,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的門診陽光房里,丹丹回顧自己那個如同重生般的分娩經歷。先天生殖道畸形的她,一度幾乎與母親二字絕緣,醫院黨委書記華克勤教授妙手回春,為其進行子宮融合術,“重塑”為母之路,而今丹丹已是一對龍鳳胎的母親。
3小時高難度手術
丹丹自成年后便重度痛經,經檢查發現,患有殘角子宮畸形。在當地醫生建議下,她實行右側輸卵管切除,可似乎癥狀并未改善。直至慕名來到紅房子醫院求診,才真相大白:原來引發痛經的元兇是殘角“大子宮”,下方是盲端、不通宮頸;除此之外,丹丹還有個單角子宮,下端通宮頸,可與之相連的、唯一有功能的輸卵管,卻在手術中被誤切除。這意味著,重度痛經癥狀沒有緩解,可能懷孕的一線生機也被阻斷。
按照傳統做法,這樣的“單角合并殘角”子宮,應該切除殘角子宮,保留單角子宮,以解除痛經之苦。可留下的右側單角子宮偏小且狹長,本身內膜就像不夠肥沃的土地,即便借助輔助生殖技術,受孕幾率也很小,妊娠可能會出現流產、早產或晚期子宮破裂。當年丹丹僅27歲,她與先生有著強烈的生育意愿。在與患者進行充分溝通后,華克勤領銜團隊,嘗試“保留殘角并進行子宮融合”,形象地說,就是把原來“兩個房間的子宮,合并為一個大間”。
持續3小時的高難度手術開始了:華克勤選擇難度更大、但創傷更小的“腹腔鏡+宮腔鏡”方式。最終,一個前后連續縫合長度達20厘米的子宮,嚴絲合縫地產生。手術擴大了子宮的有效內在空間,為防止術后合并子宮內膜異位癥,專家還在縫合后的創面上覆蓋了防粘連膜,以提高妊娠率。
孕育了兩個生命
術后,丹丹定期復查隨訪,在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集愛遺傳與不育診療中心的輔助生殖技術幫助下,丹丹順利當上了孕媽。令人驚喜的是,“二合一”的子宮竟然同時孕育了兩個生命。紅房子醫院產科徐煥主任醫師全程保駕護航,一路歷經波折,經過35周孕育,終于順利誕下龍鳳胎。由此,為此前高難度的子宮融合重建手術劃上了完美句號。
昨天,第二季“以愛之名從善而行”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公益基金啟動儀式舉行。在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大力支持和愛心企業的捐贈下,醫院啟動了第四個公益慈善基金———婦科疑難專病專項基金,今后將為罹患疑難疾病的貧困女性送去福音。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