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春暖花開,來上海動物園踏青、觀賞動物的市民逐漸增多,特別是節假日,游客更是絡繹不絕。然而讓園方煩惱的是,盡管近年來市民游客素質普遍提高,投喂現象比往年有所減少,但依然存在,這給動物們的健康留下了隱患。

隨著五一小長假的臨近,園方再次呼吁市民游客不要亂投喂、文明游園,這樣的“善舉”對動物并不是愛,反而是禍。
投喂現象時有發生
據悉,上海動物園的開放式展區一直是投喂重災區。天鵝湖邊親水平臺,時不時有游客帶著自己的面包、餅干等食物吸引小天鵝和雁鴨類過來取食;
而在熊山,斗大的“禁止投喂”標識非常醒目,但也有人拿著食物招惹著這些龐然大物。就連兩棲爬行動物館,這樣的現象也不能避免。
“小天鵝和雁鴨類在野外吃的都是植物的葉、芽、莖和種子,有時也會取食軟體動物、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面包餅干等都是高熱量碳水化合物,鳥兒們吃多了容易導致消化不良。
食草動物對于投喂的食物可謂來者不拒,連塑料袋都可能會吃,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基本沒法排出體外,久而久之就會導致腸梗阻。”一位飼養員無奈地表示。
對動物傷害很大
“游客認為的‘善舉’對動物并不是愛,反而是禍。”動物園有關負責人介紹,動物園的動物都有食譜,每天由“動物廚房”制作后,分配到各個展區,然后由飼養員定時投喂,保證營養均衡和身體健康。游客投喂對動物將帶來三方面的危害。
一是健康問題:可能會造成動物營養失衡,動物吃了游客的食物就不再吃飼養員喂的食物,飲食單一性會造成營養成分攝取不均衡,進一步影響其生長發育和繁殖;可能會造成過度肥胖,游客喂的大部分都是含糖或淀粉類較高的食物,有的甚至會造成動物得糖尿病;還可能會造成動物拉肚子或傳染到如感冒、肝炎等疾病。
二是安全問題:如果動物誤食塑料袋,可能會造成動物死亡;動物由于爭搶食物而打架,嚴重的會造成致命性傷害。三是導致產生非自然行為:可能會造成動物有乞食等不正常行為的發生,游客就無法看到動物本身應該所展現的行為。
據了解,上海動物園內因游客投喂食物而造成的動物死亡或致病的事件時有發生。其中最轟動的事件是1993年長頸鹿“海濱”因誤食游客投喂的食物包裝袋,造成腸胃堵塞死亡。
上海動物園近年來也想盡了各種各樣的辦法:“禁止投喂”標識和科普展板遍布全園;通過科普講解,向游客普及為什么不能亂投喂的知識;大喇叭廣播、自動廣播,加強人員巡視,進一步提升勸阻效果;對動物開展行為訓練,減少乞食行為等。但盡管如此,依然無法阻止投喂現象的發生。
“動物園也可以筑起鐵籠豎起隔離帶,建造更多的封閉式展區,但是這也拉遠了人與動物之間的距離,違背了動物園的初衷。”相關負責人坦言。
阻止投喂不僅僅是“科普版面+警示牌+保安飼養員志愿者巡視勸阻”單方向的問題,需要游客增強動物保護意識。五一小長假臨近,園方再次呼吁廣大游客從我做起,拒絕投喂。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