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餓了么”的標識“e”蘊含著設計者什么意圖?“餓了么”用科技促進就業公平,如何體現企業社會責任感?楊浦區中學中考語文模擬考試的試卷中,一道10分的綜合運用題圍繞“餓了么”展開。有市民質疑這是來自“餓了么”的廣告植入,試卷如此命題是否合適?這引發了公眾關注。對此楊浦區教育局回應稱,該試題所引用相關材料均來自于報紙與網絡,未發現命題團隊與其有商業往來。
在日前開展的上海市楊浦區中學中考語文模擬考試試卷中,給出了三段關于“餓了么”的材料,并要求考生對“餓了么”的企業精神、社會責任感等進行總結,試卷曝光后引發熱議。不少網友認為學生試卷中不適合出現“越來越多人喜歡在‘餓了么’本地生活平臺訂餐、致力打造全球領先的外賣平臺、詮釋著當代‘騎士精神’等”如此帶有宣傳意味的材料,有廣告之嫌。
針對中考二模卷含大量“餓了么”內容,被指廣告植入的情況,楊浦教育局表示,該試題出現在今年4月9日的楊浦區初三第二學期質量調研語文試卷的綜合運用板塊里,該考試是初三學習過程中的一次常規考試,重在對近階段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調研。綜合運用模塊重在考查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學習和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命題團隊選取了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設計了以某學生調研“餓了么”平臺在生活中被大量使用的原因的情境,讓學生有話可說,同時希望通過該題,一定程度引導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感,關心社會弱勢群體。
楊浦教育局表示,該試題所引用相關材料均來自于報紙與網絡,其中材料1來源于百度百科,材料2來源于云南網2018年4月25日《為“有溫度的城市”添磚加瓦》的相關報道,材料3來源于《語文報》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平”專題。此次命題按照楊浦區學業質量監測流程,命題團隊由教研員、基層教師和命題專家組成,共同完成命題與審核。經核查,未發現本次命題團隊成員和“餓了么”訂餐平臺有商業往來,或參與與之有關的商業活動、收受相關廣告費用的情況。

不過,對該試題素材選擇引發的部分家長及社會公眾的質疑,楊浦教育局稱深表歉意。“這說明在命題時考慮不夠周全、嚴謹,我們將認真聽取各方的意見建議,比如在設置社會場景式命題時,一般不涉及具體企業、機構組織,更加重視公眾感知等,同時對相關命題人員進行批評教育,舉一反三,進一步加強命題研究、評估、管理工作,提高命題工作質量。感謝家長及社會的關注。”
崇明商家網表示:完全可以用“外賣平臺”一詞代替,出題老師文化水平這么低嗎?!同時,餓了么創始人張旭豪也曾承認初期屬于在校輕微違法創業,此后拿到天使投資才做大,現平臺股權已賣給了阿里巴巴旗下,這能說明什么社會責任呢!讓青年去了解企業文化難道止在創新違法宣傳?!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