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與其把滴滴的虧損歸咎與公司“燒錢”,不如說是因為滴滴“心太大”。2012年推出在線叫車業務,2014年企業級服務上線,2016年推出海外租車服務。2018年1月,推出小桔車服,4月宣布成立一站式汽車服務平臺。
燒錢一時爽,一直燒燒成火葬場。
滴滴裁員的消息終于等來了“官宣”。
2月15日消息,在滴滴月度全員會上,滴滴CEO程維宣布公司將做好過冬準備,將對非主業進行“關停并轉”,對業務重組帶來的崗位重疊和績效不達標的員工進行減員,整體裁員比例占到全員的15%,涉及2000人左右。
同時將在安全技術、產品和線下司機管理及國際化等重點領域加大投入,繼續招聘2500人。
滴滴成立于2012年,從2015年開始,關于滴滴裁員的傳言幾乎每半年就要興起一次。不斷“被裁員”,說明大家心里對滴滴存在的問題,多少有點數。
滴滴的2018年,平均每天虧損3000萬
2015年初,滴滴與快的合并;2016年底,滴滴與Uber(中國)合并。這兩場轟轟烈烈的價格戰最激烈的時候,打一次車只要1塊錢,司機還會送上礦泉水,很多人至今記憶猶新。
當時普遍認為滴滴成為了網約車行業中的“壟斷”企業,很快就可以開始盈利。沒人想到滴滴燒錢燒到了現在,依然在虧損。
2月12日,一份滴滴出行內部流傳出來的財務數據刷爆網絡。數據顯示,滴滴公司2018年持續巨額虧損,全年虧損高達109億元人民幣。這相當于,滴滴平均每個月的虧損為9.08億元,按1個月30天計算,相當于滴滴每天的虧損金額為3000萬元。同時,財務數據還顯示2018年全年滴滴在司機補貼方面投入共計113億元。
而早在2018年9月,滴滴CEO程維曾發布內部信,稱“6年來我們還沒有實現過盈利”,虧損金額超過390億元,并表示公司已將抽成的絕大部分返還給了司機和乘客,整體對應的成交金額毛利率只有1.6%。
打車費、抽成近飽和
市場、用戶受沖擊
打贏了價格戰的滴滴沒能壟斷市場,正相反,網約車成了一個“有錢就能進”的市場。沒有了Uber,還有神州、曹操、哈啰、嘀嗒……一個對手倒下去,千萬個對手站起來。競爭對手們不斷推出優惠措施,例如曹操專車對司機開啟補貼,每單獎勵2-5元不等;嘀嗒出行則是“11.99元搶購最高價值60元優惠券”等等。
選擇多元,消費者對價格變得非常敏感,如果提價,消費者馬上就轉換到了其他打車平臺,“補貼價格戰”仍在持續。
對于乘客,難以提價;而對于司機,滴滴的抽成也已經相當高了,沒什么上升空間。據滴滴司機透露,現在抽成幾乎達20%—30%的水平。
滴滴的用戶占有量在2018年也受到了沖擊,發生在2018年8月的滴滴順風車溫州樂清命案,在社交網絡上引發“卸載滴滴”的浪潮。也導致公司最賺錢的順風車業務下線。
第三方移動數據分析機構APP Annie的數據顯示,2018年8月,在所有類別的APP下載排名中,滴滴出行下載由11位降至37位。
根據Wind終端數據,滴滴打車APP活躍用戶數,在2018年8月達到峰值,次后連續數月下降。
支持滴滴連年的虧損的主要資金來自于的融資。
如今的滴滴,已經完成了18輪融資,是全世界未上市科技公司中融資輪數最多的一家。滴滴收購Uber之后,柳青和程維在公開信里驕傲地宣稱,他們成為了唯一一家同時獲得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投資的互聯網公司。
正是由于瘋狂的融資,滴滴的賬面現金一貫被認為是極其充裕,但多次融資也讓滴滴的股東結構非常復雜:
A輪:金沙江和經緯創投;
B輪:騰訊和阿里巴巴;
C輪:中信產業基金和環球老虎基金,騰訊、阿里追加投資;
D輪:軟銀、DST、淡馬錫進場;
……
一般來說,創業公司到這一步就該準備IPO了,報道顯示,2018下半年滴滴也確實曾計劃赴港股上市,但5月、8月兩度發生的命案終結了滴滴的上市日程。
歷年來,滴滴融資總額在200億美金左右,花朵財經稱,接近滴滴的人士透露,滴滴實到賬金額在1000億人民幣。根據,2018年發布的內部信數據,滴滴成立6年虧損金額超過390億元,加上2018年第四季度的虧損,虧損總額超過400億元人民幣。另一方面,近兩年半以來,滴滴對外投資也有數百億。
也就是說,一貫給人“不差錢”印象的滴滴,也許資金豐裕程度未必那么樂觀。
滴滴最后會迎來怎樣的結局?
不過當今的資本市場早已不是以盈虧論英雄地方了,“燒錢”不是問題,問題是能不能燒出成果。
與其把滴滴的虧損歸咎與公司“燒錢”,不如說是因為滴滴“心太大”。
2012年推出在線叫車業務,2014年企業級服務上線,2016年推出海外租車服務。2018年1月,推出小桔車服,4月宣布成立一站式汽車服務平臺。
2019年1月,公布最新戰略方向,圍繞用車拓展多元化垂直服務,企圖通過切入汽車后市場,來尋找新的業務模式。
可以感覺到,滴滴在構建一個網約車出行生態鏈。這條生態鏈由于發展速度過快,導致漏洞頻出。
而且滴滴還在摸索新的業務。
2017年12月,程維在接受《財經》雜志專訪時曾說過,
“縱向搞不定只能橫向,這是中國特色。如果滴滴國際化失敗了,我們也勢必成為一家中國本土的競爭驅動的多元化公司,假設滴滴有那一天,我會認為這是一個戰略的失敗。”
但如今的他,卻正在進行著,當年自己所認為的失敗的戰略。
2019年初,滴滴悄然上線“金融服務”頻道,目前產品包括點滴求助、點滴醫保、車險、理財等板塊,基本上涵蓋了日常所需的保險類型。
之前投資的ofo也仍在巨虧之中,小編查詢天眼查了解到,滴滴出行一共參與了3輪ofo的融資,其中C輪為1.3億美元、E輪為超7億美元、E++輪則沒有透露,雖然都是參投,但據此來算,滴滴至少在ofo中賠了數億美元。
但滴滴并沒有放棄共享單車業務,同時外賣業務也仍然在摸索中,顯然,滴滴正進行多元化擴張。
過去,滴滴的每一個重要的發展里程碑都與燒錢掛鉤;未來,希望進入新領域的滴滴依然需要燒錢。
滴滴的錢還能燒多久?最終的結果是野火燎原還是一片灰燼?依然是個疑問。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