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2019年是化學元素周期表問世150周年,但歐洲化學學會近日發布的一張“扭曲”元素周期表提醒人們:有一些元素由于人類過度使用正面臨消失的危險,可能“再過不到100年,我們就很難獲得它們”。
這張“扭曲”的元素周期表顯示了地球上90種自然元素相對豐富或稀缺的儲量。每種元素在周期表上所占面積的大小,呈現出元素的稀缺程度。氧,作為地球上儲量最豐富的元素,不會面臨枯竭,但銦,用于制造手機和計算機觸屏,有“瀕危”風險。
據了解,游離態的銦是一種銀白色金屬,其在地殼中分布少而稀散。有專家表示,如果人類按目前使用習慣,每隔幾年就丟掉舊電腦和舊手機,“銦的儲量只夠再用20年”。
此外,元素氦也面臨“瀕危”風險。氦本是宇宙中儲量第二豐富的元素,但在地球上,由于人類放飛太多氦氣球,剩下的氦可能只夠再用幾十年。專家們由此呼吁,不要再放氦氣球。
“部分重元素可能會因為衰減放出能力而變成輕質元素,那么將會有一些元素由于人類的過度使用而消失。”北京化學會秘書長、北京師范大學化學學院副教授孫根班說,由于隨著原子序數的增大,元素的穩定性越來越差,半衰期也變得更短。這些元素的性質注定不會很穩定,如何利用這些元素,讓它們的存在有意義,而不只是單純地增加元素周期表的長度,這可能才是最重要的問題。
他表示,隨著人類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或許人類還會人工合成未來的121號、122號元素,甚至開啟元素周期表的“第九周期”,都是非常有可能的。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