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搜索關鍵詞明明看到文章卻打不開,點擊文章發現文不對題,污點不斷的新聞人物鋪天蓋地都是正面報道……這些蹊蹺事的幕后推手就是傳說的“網絡水軍”。近日,湖北、福建等地警方近日相繼破獲“網絡水軍”團伙犯罪案件,揭開了“網絡水軍”非法經營的手法和套路。記者調查發現,“網絡水軍”明碼標價,通過刪帖、發帖,有的用幾十萬元就能“操控”輿情。
數千萬元大案 起底刪帖發帖手段
湖北省公安廳近日通報了一起公安部督辦的跨8省市特大“網絡水軍”非法經營案,荊州警方抓獲涉案人員13人,初步查清涉案資金3000余萬元。福建莆田警方偵破的“網絡水軍”團伙犯罪案件中,查清炒作網絡輿情事件215起,關停非法網站100個。
據警方介紹,“網絡水軍”主要通過有償刪帖和惡意發帖等謀取暴利,他們先與客戶談好需要刪除多少不利信息、在多少個站點發布多少篇幅的負面信息等,然后利用掌握的渠道資源進行刪除或發布等。
記者調查發現,“網絡水軍”通過多種手段達到刪帖的目的。一是徹底刪除。這些帖文無法通過關鍵詞搜索到,輸入此前的鏈接也無法再打開網頁。二是屏蔽。對搜索引擎快照進行刪除,雖然帖文內容仍然存在,但通過關鍵詞搜不出來,如直接輸入鏈接還可以打開網頁。三是替換。通過技術手段對搜索引擎的部分快照進行更改,使相關帖文的標題和快照內容變成完全無關的內容,降低網民的點擊意愿,以此達到類似屏蔽的效果。另外,有些“網絡水軍”發布委托人的正面帖文,并利用流量點擊、頻繁轉發等手段使這些內容位于前端頁面,使相關負面信息“下沉”,降低負面信息的曝光率。
“發帖”是“網絡水軍”另一種牟利手段。廈門警方偵破的一起案件中,“水軍”多是利用資訊、問答、百科網站或小視頻軟件等發布、推廣負面文章,幫助客戶打擊競爭對手。
花重金“操控”輿情 有“水軍”月入7萬多元
記者調查發現,雇傭“網絡水軍”的以企業居多,目的是為了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獲勝,或是為了消除負面輿情。福建省莆田市公安局城廂分局網安大隊民警蘇鋒介紹,曾有企業在參與政府項目競標過程中組織“網絡水軍”,大量發帖惡意攻擊,導致競爭對手失敗并損失逾百萬元。
這些企業多數通過“公關公司”雇傭“網絡水軍”。荊州警方先后查處4家涉案“公關公司”,抓獲犯罪嫌疑人11名。“公司”號稱為客戶提供網上輿情優化服務,雇傭“網絡水軍”批量清理對客戶不利的網絡信息。
據了解,“網絡水軍”在一段時間內輿情控制一般收費幾十萬元。荊州查處的案件中,有時一個項目收費多達100多萬元。“水軍”接單后,會以委托企業的名義向網站發函,申訴相關網帖不實或侵權,提出如不刪除將提起訴訟,一些網站為減少麻煩就直接刪帖。
此外,“水軍”還會賄賂網站管理員、版主、吧主等。辦案民警介紹,有醫院想刪掉網上負面信息,諸如“只需要花100塊就能治好的病,在這家醫院花了好幾百都沒效果”之類的內容,“水軍”對接網站管理員“給好處”刪帖。“大的網站刪一條一般收兩三千元,小網站一般收四五百元。”
記者了解到,“水軍”收益頗豐。有團伙規定,成員月營業額超過10萬元的可提成25%,有的成員月提成最高達7萬多元。
此外,警方還介紹,為了提高收益,有的“網絡水軍”團伙還自建網站,掌握信息發布、刪除權。
強化“全鏈條”治理 加大打擊懲處力度
不少辦案民警表示,由于網絡刪帖即時性很強,已刪除的帖文鏈接無法打開,甚至正在進行的刪帖行為很多都是“秒刪”,取證工作難度極大。
多位辦案民警認為,維護網絡正常秩序必須強化“全鏈條”治理,對惡意雇傭“網絡水軍”發布虛假信息的企業和個人,以及參與其中的“公關公司”、網絡管理員等,都要加大打擊和懲處力度。
由于“網絡水軍”多是跨地區、網絡化開展行動,客觀上增加了打擊難度。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等多位專家建議,市場監管、網信、公安等部門要形成監管合力,建立長效監管合作機制,打造跨部門、跨地域的信息共享機制,形成無縫對接的打擊“網絡水軍”的合作機制。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