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防控近視目前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層面的公共衛生問題。昨天,記者從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主辦的第八屆“關愛近視,微笑論壇”上獲悉,生活和閱讀方式的改變,導致如今幼兒頻現高度近視,而防控近視重中之重就是防控高度近視,因為高度近視將帶來不可逆性的視力損傷和失明風險。
2017-2018學年上海市中小學視力不良率為57.0%,其中小學46.9%,初中76.8%,高中89.5%。“在門診中,經常可以看到學齡前兒童首診即有400度、500度甚至更高度數的近視。”上海市眼視光學研究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副院長周行濤教授說,近視是一種伴隨閱讀、社交和生活方式改變而產生的現代社會病,由于網絡已成為社會主流人群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很難輕易改變,因此近視防控策略只能適應這種變化,探索針對高危人群干預,特別是針對高度近視人群開展防治。
目前,上海正在探索近視防控新模式。去年8月底,《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發布,明確2023年力爭實現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在2018年的基礎上每年降低0.5個百分點以上,近視高發省份每年降低1個百分點以上。周行濤說,必須從兒童青少年整個發育期的長效管理著手,醫療、教育及家庭應共同協作參與。眼耳鼻喉科醫院目前已成立“上海市眼視光學研究中心”,同時與閔行區政府共同探索,為中小學生為主的青少年群體建立屈光檔案,目前建檔率已達到95%以上,同時在轄區內對中小學衛生老師、社區醫生、非公醫療單位、志愿者及機構開展專業的近視防控培訓,開展近視篩查,并就如何科學用眼進行宣教等,通過上述機構和人士再逐步滲透到學校、家庭、幼兒園等,“一旦發現疑難、特殊、高度近視合并其他異常的患者,將直接轉至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
近視治療有沒有從技術上獲得突破?此前,不少家長希望用角膜塑形鏡(即OK鏡)來給孩子矯正視力。不過周行濤表示,雖然很多研究顯示,配戴OK鏡可使近視增長速度減緩50-60%,是目前所有光學矯正方法中效果最顯著的一種,但OK鏡僅僅只能對一半的近視患者有效,并且是8周歲以上的人群才能使用。
針對戴OK鏡治療效果不佳的孩子,上海專家組正在探索用“雞尾酒療法”———OK鏡+低濃度阿托品藥物聯合使用,可以著延緩眼軸增長,增強近視控制效果。
從2015年起,眼耳鼻喉科醫院成立由周行濤教授、瞿小妹主任醫師領銜的研究團隊,團隊近期發表了這項創新性研究成果,該報道在國內外近視防控領域引起了極大反響,是近視防控領域中的“雞尾酒療法”。
團隊成員周佳奇博士強調,阿托品眼藥水具有一定副作用,“雞尾酒療法”必須在醫生指導和監測下進行,家長不要自行隨意使用。網上流傳著“滴阿托品眼藥水可以預防近視”的說法,專家瞿小妹明確表示,發病前使用是沒有用的。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