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昨天,中國政府網發布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記者發現,相比此前的征求意見稿,暫行辦法在多處做了修改,讓納稅人享受到更大的福利。暫行辦法中,針對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贍養老人等6項專項附加扣除都明確了范圍和標準。辦法將于2019年1月1日起實施。
[子女教育]每個子女每月1000元 新增技工教育
暫行辦法中明確,納稅人的子女接受學前教育和全日制學歷教育的相關支出,按照每個子女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其中,學前教育包括年滿3歲至小學入學前教育。學歷教育包括義務教育(小學和初中教育)、高中階段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職業、技工教育)、高等教育(大學專科、大學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
根據規定,受教育子女的父母分別按扣除標準的50%扣除;經父母約定,也可以選擇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標準的100%扣除。具體扣除方式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得變更。納稅人子女在中國境外接受教育的,納稅人應當留存境外學校錄取通知書、留學簽證等相關教育的證明資料備查。
解讀:選擇稅率更高一方扣除劃算
從政策看,對于二胎家庭,扣除額還將翻倍。
據統計,每年每位子女1.2萬元的教育支出扣除標準,可大體覆蓋全國各地各階段子女教育的平均支出,相當于我國城鎮就業人員人均月工資的2倍,并適度體現了一定的前瞻性。據悉,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由子女的父母等法定監護人扣除。父母雙方可分別按每孩每月500元扣除,也可由一方按每孩每月1000元扣除。中國國際稅收研究會學術委員汪蔚青表示,對于納稅人而言,專項附加扣除在夫妻間的合理選擇,可以少交個稅。
[繼續教育]每月400元或當年3600元 同一學歷扣除期限不超4年
根據暫行辦法規定,納稅人在中國境內接受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的支出,在學歷(學位)繼續教育期間按照每月400元定額扣除。個人接受本科及以下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符合規定條件的,可以選擇由其父母扣除,也可以選擇由本人扣除。辦法規定,同一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過48個月。
對非學歷繼續教育而言,納稅人接受技能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在取得相關證書的當年,可按3600元定額扣除。
解讀:興趣培訓班不能抵扣學歷繼續教育與非學歷繼續教育分設定額,是因為學歷繼續教育,尤其是在職研究生等費用標準一般高于非學歷繼續教育。繼續教育概念比較寬泛,一些未納入職業目錄的個人興趣愛好培訓,與職業技能關聯度不高,暫不納入此次扣除范圍。
[大病醫療]限額增至8萬元 家屬生病納入考慮
針對大病醫療,暫行辦法明確,在一個納稅年度內,納稅人發生的與基本醫保相關的醫藥費用支出,扣除醫保報銷后個人負擔(指醫保目錄范圍內的自付部分)累計超過15000元的部分,由納稅人在辦理年度匯算清繳時,在80000元限額內據實扣除。
不僅如此,暫行辦法還規定,納稅人發生的醫藥費用支出可以選擇由本人或者其配偶扣除;未成年子女發生的醫藥費用支出可以選擇由其父母一方扣除。
解讀:配偶、子女醫藥費也能抵扣
相比于征求意見稿,此次暫行辦法在限額上又提高了2萬元,上升到8萬元,這基本能夠覆蓋大部分大病醫療支出。此外,辦法還明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發生醫藥費用也能進行扣除,覆蓋面更大。
[首套房貸]每月1000元 最長20年
暫行辦法中還提到,納稅人本人或配偶單獨或者共同使用商業銀行或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為本人或其配偶購買中國境內住房,發生的首套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在實際發生貸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扣除期限最長不超過240個月。納稅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貸款的利息扣除。經夫妻雙方約定,可以選擇由其中一方扣除,具體扣除方式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變更。
辦法特別強調,首套住房貸款是指購買住房享受首套住房貸款利率的住房貸款。
夫妻雙方婚前分別購買住房發生的首套房貸款,其貸款利息支出,婚后可以選擇一套購買的住房,由購買方按扣除標準的100%扣除,也可以由夫妻雙方對各自購買的住房分別按扣除標準的50%扣除,具體扣除方式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變更。
解讀:享受首套房利率的房貸可抵扣
房地產業內人士支出,將扣除范圍限定于首套房貸款利息支出,是為了與“分城施策”的房地產調控政策相銜接,兼顧調控效果,體現“房住不炒”的中央精神,更好地保障基本居住需求。有數據稱,目前商業銀行貸款月均利息約1025元到1189元,征求意見稿規定每月1000元的扣除標準,與此較為接近。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指出,此類規定利好首套購房者的購房壓力減少,而對二套購房等影響不大,也體現了此類個稅政策保障民生權益的導向。
稅務部門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在購房政策中對于首套房的認定,有認房或認貸或兩者都認的區別。目前上海對于首套房的界定是“認房又認貸”。“從辦法來看,首套住房貸款是指購買住房享受首套住房貸款利率的住房貸款。這也意味著,在此前認房不認貸的情況下被認定為首套房發放貸款的房子,只要貸款合同上認定是首套房貸款,銀行或者公積金中心能夠查到,都能享受到此項抵扣。”
[住房租金]每月定額分三檔 800元到1500元不等
房屋租金方面,暫行辦法中提及,納稅人在主要工作城市中沒有自有住房而發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可以按照以下標準定額扣除:承租的住房位于直轄市、省會(首府)城市、計劃單列市以及國務院確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標準為每月1500元;承租的住房位于其他城市的,市轄區戶籍人口超過100萬的,扣除標準為每月1100元。市轄區戶籍人口不超過100萬的,扣除標準為每月800元。納稅人的配偶在納稅人的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的,視同納稅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
本辦法中,主要工作城市是指納稅人任職受雇的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地級市(地區、州、盟)全部行政區域范圍;納稅人無任職受雇單位的,為受理其綜合所得匯算清繳的稅務機關所在城市。夫妻雙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的,只能由一方扣除住房租金支出。此外,納稅人及其配偶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同時分別享受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專項附加扣除。
解讀:兼顧各地租金水平差異性
此次暫行辦法對租房支出抵扣又有了一定的提升。如,直轄市的租房扣除標準從意見稿中的1200元上漲到現在的1500元。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孫鋼測算,上述扣除標準較大程度覆蓋了全國平均租金支出水平,同時兼顧了各地租金水平的差異性。住房租金扣除標準總體上略高于房貸利息扣除標準,體現了對租房群體的照顧。
[贍養老人]每月2000元 可與兄弟姐妹分攤
對于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中明確,納稅人贍養60歲(含)以上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年滿60歲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可以按照標準定額扣除。
納稅人為獨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納稅人為非獨生子女的,應當與其兄弟姐妹分攤每月2000元的扣除額度,每人分攤的額度不能超過每月1000元,可以由贍養人均攤或者約定分攤,也可以由被贍養人指定分攤。約定或者指定分攤的須簽訂書面分攤協議,指定分攤優先于約定分攤。具體分攤方式和額度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變更。
解讀:夫妻雙方父母各自申報
將被贍養老人規定為60歲(含)以上老年人,與當前退休年齡一致,社會易于接受。
按照征求意見稿,贍養老人包括60歲(含)以上父母以及其他法定贍養人;而其他法定贍養人是指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子女已經去世,實際承擔對祖父母、外祖父母贍養義務的孫子女、外孫子女。這也意味著,贍養岳父母目前不在扣除范圍之列,但如果夫妻雙方各自都有父母需要贍養,是各自申報專項扣除。
萬元收入個稅極少
月入2萬元減稅超七成
增加專項附加扣除后總的扣除水平將明顯高于5000元,從而進一步為百姓減負。
按照新規,記者算了筆賬:假設李某在北京工作、為獨生子女、有一個孩子正在上小學、父母已滿60歲、在北京沒有購買住房、租房居住、正在攻讀在職研究生學歷,可以享受子女教育、繼續教育、住房租金、贍養老人四項專項附加扣除。
假設李某月工資2萬元,在不考慮“三險一金”情況下,今年10月1日個稅改革前按每月3500元基本減除費用標準計算,每月應繳納個稅3120元;10月1日以后取得工資,按每月5000元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和調整后的稅率表計算,應繳納個稅1590元,稅負水平降低近50%。
在此基礎上,2019年1月1日后取得工資,李某享受專項附加扣除后,其中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1000元,繼續教育專項附加扣除400元,住房租金專項附加扣除1500元,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2000元,共計扣除4900元。
如此計算,李某每月應繳納的稅款降為800元,比今年10月1日后的1590元個稅又減少790元,稅負下降49.7%;比今年10月1日個稅改革前應繳納的3120元個稅少繳2320元,稅負水平降低74.4%。
由此推算,假設在上述同樣家庭及自身情況下,李某月工資為1萬元及以下,那么2019年1月1日后取得工資,享受專項附加扣除后,李某應繳納個稅幾乎為零。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