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新華社廣州12月11日電:1983年2月6日,改革開放的第六個年頭,恰逢初春,廣州白天鵝賓館正式開業。這是我國第一家中外合作五星級酒店,也是首家允許非住客參觀游覽的高級酒店。
助推這只“白天鵝”起飛的,是特別為其培養服務人才的廣州市旅游商務職業學校。
1981年建校以來,廣州市旅游商務職業學校一直走在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的前列,其創立的“校店合一”的辦學模式影響了全國,成為我國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第一批探路者。
校店合一:上學如上班上課如上崗
進入校門,繞過一道噴泉水池拾級而上,就進入了獨具風格的辦公樓大廳:玻璃穹頂、水晶燈,服務臺背后的墻上掛著國際時鐘,仿佛一家高檔酒店的大堂。
將辦公樓的接待處設計成酒店式的大堂,讓學生像在酒店的總臺一樣,負責參與對來校訪問的客人、家長的接待工作;不同接待室的地板、墻壁分別使用不同材質以方便學生掌握相應清潔技巧……將辦學與整個旅游商貿行業結合,努力變學校為一間“旅游酒店”,這是廣州市旅游商務職業學校有意為之的選擇,為的就是四個字———校店合一。
“通過隨處可見的模擬場景的搭建,讓學生盡可能在與實際工作場景一樣的環境里學習,實現‘上學如上班,上課如上崗’。”該校黨委書記王勇說。
自建校以來,從打造對外營業的“校園賓館”到將學校變成一間“旅游酒店”,從最初的尋找實習點,發展到校企雙方互建實訓室,再到校企一體化課程,作為首批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廣州旅游商務職業學校在校企合作上不斷深化,取得豐碩成果。
改革開放以來,廣州旅游商務職業學校辦學規模和質量突飛猛進,辦學規模從2個班發展到110個班,從2個專業擴展到18個專業,為社會培養了超過10萬名人才,成為旅游商務類人才的“黃埔軍校”。
學生成為市場熱搶的“香餑餑”
磨豆取粉、萃取咖啡液、打發奶泡,直至拉花,整套操作一氣呵成:一杯卡布奇諾做好了。
在學校實訓樓的咖啡室里,二年級的學生邢俊杰正在為即將到來的全國咖啡沖煮大賽做準備。在23名闖入全國決賽的選手中,他是7名在校學生之一。
邢俊杰初中畢業前后,一度因學習成績不理想而陷入對未來的迷茫之中。改變發生在進入這所學校之后。
廣州市旅游商務職業學校副校長王朝暉告訴記者,從學生一入學,學校就會幫每一個學生樹立職業理念,“讓他們明白普通高中的目標是培養‘造原子彈’的人才,我們職業學院的目標是培養‘煎荷包蛋’的人才,只要鉆研耕耘,同樣可以實現人生價值。”
如今,“咖啡達人”邢俊杰已經找到了人生目標。“未來我想先參加一些行業類的比賽,讓別人認可我,也多積累些經驗,然后開辦一家咖啡館,繼續我咖啡的修行。”他說。
許多像邢俊杰一樣的學生,在職業教育中找到了人生的發展方向。“對于有些孩子來說,學科學習不是他們的長項,考試成績并不能說明一切。通過職業教育的培養,我們希望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出彩人生。”王朝暉說。
由于人才培養緊扣市場需求,這里的學生還沒走出校門就成了市場熱搶的“香餑餑”。近年來,該校學生就業率達98%,對口率超過98%。學校每年舉行的供需見面會上,平均每位學生都有3到4個崗位可以選擇,甚至還會出現六家企業搶一個人的火爆場面,以至于學校需要對參與的企業進行篩選。
推進職業教育國際化
溫杯燙盞、撮末入盞、調制茶膏、擊拂茶湯……在學校古樸的茶室,茶藝與茶營銷專業二年級學生蔡瓊端坐茶臺,一刻鐘不到,就在茶湯表層緩緩抹出了一個“茶”字。
這是從宋代茶藝“點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茶百戲,又叫水丹青。它將我國的茶文化上升到了可品可飲可玩的藝術境界。幾個月后,這種茶藝將出現在萬里之外的葡萄牙職業院校的課堂上。
日前,廣州市旅游商務職業學校葡萄牙工作站在葡萄牙國家旅游局正式掛牌。幾個月后,“中華茶藝工作室”“中餐烹飪工作室”也將在葡萄牙12所旅游類職業院校陸續揭牌。這是廣州旅游商務職業學校在海外建立的第一個工作站,未來將作為師資培訓、文化交流的平臺,傳播好中國文化。
“如今職業教育的國際合作,已經到了不能只是‘請進來’‘搬東西’,而是需要我們‘走出去’‘送東西’的階段。”該校校長吳浩宏說,這就是文化自信。
近年來,學校不斷探索國際交流與合作途徑,先后與芬蘭、瑞士、泰國、新加坡等14個國家和地區的22間教育機構建立了伙伴關系,實現了師生交流、課程共建、學分互認。
眼下,為適應“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需要,廣州市旅游商務職業學校正在籌建廣州國際旅游學院,并參與組建粵港澳大灣區旅游教育聯盟,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旅游商務人才,真正做到資源共享、人才共育。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