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互聯網時代,工作的時間、地點限制都被打破,零工經濟也在最近幾年蓬勃發展,其中,興起一批以社群、夜神獵人等為首的靈活用工平臺,為自由職業者與企業提供時間與技術的交易。自由職業者可以利用這些平臺,在網上與企業簽訂合同,提供產品或服務。不過記者注意到,現階段此類用工平臺良莠不齊,而由于自由職業者在國內剛剛興起,對于這部分人群的勞動保障、法律支持尚在探討階段,因此如何保障他們的求職權益成為一大難題。
80、90后主導市場
87年出生的Ray,就是一個自由職業者。
在成為自由職業者之前的8年時間里,她一直在軟件行業里做HR,換過幾家公司。雖然現在還沒有孩子,但Ray越來越感到所在行業對女性隱隱的偏見,發展空間似乎越來越晦暗不明:雷打不動的辦公室生活也讓她感到有些窒息。
去年三四月份,Ray開始謀劃為自己的前途做些什么。她在網上了解到“自由職業者”這個群體,接觸了業內的前輩,意識到自己的職業技能是有變現價值的———多年HR的工作經驗令她具備了獵頭和商業搜索的能力,這正是市場調查所需的核心技能。今年3月,Ray通過前輩介紹獲得了第一個自由職業項目,幫助一個北歐的電商平臺拓展中國業務做市場調研。雖然在中國,“自由職業者”還是個新鮮事,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選擇擁抱這一趨勢。
今年初,全球開放性電子支付平臺PayPal發布《全球自由職業者調研報告》,針對全球22個市場中的自由職業者及正在考慮成為自由職業者的人群進行調查。報告發現,在中國的500名受訪者中,千禧一代是目前自由職業者的主要構成人群,高達85%的受訪者小于40歲,80后和90后基本主導了自由職業市場。在考慮成為自由職業者的受訪人群中,千禧一代所占比例同樣超過半數。
求職搭上“共享風”
康文育發起的夜神獵人正是一個服務于自由職業者這一新興勞動階層的平臺。這一平臺的走紅源于近日一首發布在抖音上的嘻哈神曲。歌曲中將夜神獵人平臺模式、創新玩法一一道出,節奏感十足,引發了用戶及朋友圈“墻裂”圍觀。據悉,該首歌曲是由夜神獵人平臺的一名自由職業Rapper創作,歌曲創作初衷是歡迎更多行業人才加入。
夜神獵人發起人康文育發現,自由職業者以20—35歲左右居多,他們獨立自主,并且對新事物接受能力比較強,大都來自一、二線城市,經濟相對發達地區。互聯網行業要高于傳統行業,比如設計、技術、文案等等。
在勞務機會方面,平臺采用了C2C模式,企業、團隊、個人經過身份認證都可以發布任務需求。也就是說,注冊之后,會有兩種身份,雇主+獵人,可以在平臺接受其他雇主發布的需求,也可以發布需求尋求其他獵人的幫助。
康文育告訴記者,自由職業者在發達國家已經非常流行,例如美國,自由職業者占總職場人數的三分之一,而在中國,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人們觀念、社會制度以及技術支持,自由職業會是一種潮流和趨勢。同時,他看到了國外自由職業者服務平臺Upworke的成功,進一步建立了信心。
優質平臺數量寥寥
勞動報記者了解到,自由職業平臺的運營模式,本質上就是為自由職業者和工作之間“牽線搭橋”。對于自由職業者,平臺發布經過核實的有效工作,通過大數據等技術手段為自由工作者們精準推薦最匹配的工作任務;對于企業方,自由職業者可以發布自己的技能,配對給有需求的企業方選擇聯系,需求者之間在平臺上面下單,談時間地點,完成一對一的匹配。而大部分平臺的營收方式也很簡單,就是從企業付給自由職業者的酬勞中抽成。
“這種C2C模式,一方面解決了很多中小企業、個人用人需求比較簡單,用人量和頻次也比較小的低頻用工難題,另一方面,也將分散的低頻用工進行整合,豐富勞務市場,為兼職者提供更多的機會。”康文育表示。
不過,記者在搜索自由職業平臺時注意到,許多平臺打著對接工作的名號,實際卻間接助長了“騙取信息、低俗交友”等行為的滋生,部分更是淪為招聘刷單、微商代理等低端兼職的平臺。真正專業的自由職業共享平臺寥寥無幾。例如,一個從職位發布網站轉型的自由職業平臺,卻經常在論壇上出現“約會、相親”等毫不沾邊的內容。
對此,康文育也分享了自己的想法,他認為,自由職業服務平臺并不能只是一個信息發布平臺,其更多充當的應該是一個服務者的角色。自由職業者平臺后期發展的難點一定是標準化可度量,他想以游戲體系的形式完成這個標準的制定。“我的設想是,通過游戲里面的升級制度(榮譽+收益)可以評判與提升自由職業者作業產出能力,等級高的自由職業者可以獲得與其匹配或者更好的工作機會。”他說。
勞動保障難題待解
同時,“與平臺、企業產生合約糾紛如何維權”以及“自由職業者怎么繳納社保最方便、劃算”成為擺在自由職業者面前的兩大難題。
滬上知名勞動法專家周斌解釋,個人繳納社保,一般繳納比例為20%,然后還要參考當地的平均工資和社保部門提供的繳費檔次。最低的檔次是60%,最高的檔次是300%。自由職業者自行繳納費用,等于當地平均工資乘以檔次比例再乘以20%。而這部分繳納的錢都是由自由職業者自行承擔。此外,目前自由職業者只能繳納戶籍所在地的社保。
他指出,針對自由職業者,現行做法是社會保險分體化實施,例如單位需要為員工辦理“五險”,而個人繳納社保則為“兩險”,并不享受失業保險、工傷保險以及生育保險。但他同時認為,在自由職業者成為互聯網時代就業趨勢的情況下,社保的戶籍屬性以及繳納標準或在未來有所改變。
針對自由職業者與雇主之間產生糾紛如何維權的問題。北京市易和律師事務所吳穎萍律師認為,互聯網+時代下,大量的自由職業者通過網絡平臺提供的信息進行相應服務,當其在提供服務過程中受傷,他就有可能會要求認定與互聯網平臺、管理公司存在勞動關系,進而要求互聯網平臺或者管理公司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她同時指出,由于平臺公司與自由職業者之間事實上通常并不存在勞動關系,為防范法律風險,建議平臺和管理公司與自由職業者簽署相應的協議,明確雙方之間的關系、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報酬支付方式、服務標準、如何退出等。
自由職業者并非兼職
崇明商家網表示:很多人會把自由職業和兼職劃等號,事實在法律上則不同,嚴格來說,自由職業者就是下崗人員沒有具體工作的或者獨立的(企業、公司、個體工商戶)法人,而兼職則通常限制有工作上班在職人員,在職人員如果通過兼職賺取多份工作工資,一旦被公司知道,部分權益就會被法律判定無效,比如說下班去兼職或兼職的路上出工傷,兼職的工作與本崗位的工作相同相近有競爭關系等,這些與勞動法相關的問題就會隨之產生糾紛。
而對于平臺是否需要承擔勞動保障,崇商網提醒:目前來看,我國相應法律仍然是無法制定和明確的,所以通常還是以勞務關系作為兼職的合作條件,即勞動者提供兼職服務需要自行承擔兼職之后各類勞動風險和費用,在提供服務前明確雙方費用才是關鍵。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