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戴上虛擬現實顯示設備,周圍的人看到的是舉起手臂對著空氣做出各種動作,但對于頭戴顯示器的人來說,看到的是清晰的3D畫面,仿佛“身臨其境”……這就是VR技術。如今,這一技術正在被融入企業培訓領域。記者調查發現,目前VR培訓正在工業、物流、醫療、消防等行業領域起步,在首屆進博會上,也有它的方案亮相。提高效率節省成本,吸引年輕一代職工,是企業推行這一培訓模式的初衷。

京東物流推出VR培訓讓新員工秒懂分揀過程
近日,京東物流推出一套智能化物流培訓課程。通過該課程,員工可借助VR技術獲得高超的分揀技能。
記者了解到,在操作過程中,員工只需頭戴VR設備,手持掃描槍,面對電視屏幕,再根據屏幕上播放的視頻進行演示,就可以完成分揀、粘貼面單、纏繞膠帶等動作。這套課程內容包含分揀場景展示、分揀操作演示、VR虛擬操作、操作錯誤提示等,能幫助新員工快速上手。
在物流的整個流程中,分揀承擔著從京東物流的倉儲中心到配送站點的傳輸,也直接影響到商品配送的時效。以前,分揀主要靠“師徒制”的方式進行學習,由于業務生疏可能會導致訂單破損、丟失、誤操作等情況。
如今,通過智能化的方式,能夠讓員工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工作技能,并減少學習損耗。
京東物流運輸流程規劃部培訓負責人韓磊告訴記者:“新員工往往要進行5天的培訓,而要做到熟練操作,較少出錯,至少需要15-20天時間。而通過VR培訓,員工可以在幾分鐘內一覽倉庫分揀的全流程,熟悉各個場景,只需一兩天便能熟練操作。”據他初步統計,通過VR培訓后的員工,上崗后的出錯率較以往降低了50%左右。
據悉,采用VR的形式培訓后,新員工的接受度很高,對此的普遍評價是:逼真、容易上手并且不枯燥、有一定趣味性。
工業、物流行業先行明顯降低培訓間接成本
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很大一部分在于人才,對于企業來說,通過培訓提升員工的技能和能力至關重要。但是培訓需要投入多少?培訓后的成果如何體現?這些一直困擾著企業,也成為部分企業不情愿投入的理由。
“培訓成本一般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對于像京東這樣的大型物流企業而言,每年在員工培訓方面的需求是很高的,特別像‘雙十一’這種節點。”韓磊說,推行VR培訓在降低直接成本這塊可能并沒有明顯變化,但對于降低間接成本作用明顯。“比如說以往培訓100個新員工,需要一定數量的理論講師、教材,這部分在推行VR培訓后是仍然需要的。改變的是什么?是以往操作環節培訓中,‘老帶新’的做法被VR技術替代。100個新人需要30個的老員工帶,這不僅會干擾到老員工正常的工作節奏,也不能避免造成差錯。”
他坦言,在物流行業,“老帶新”的模式,在培訓過程中,新人更多“學”到的是老員工個人的操作經驗,而VR培訓模式下,員工培訓將更加標準化、流程化,與此同時,培訓評分也將更加公平。“以往‘老帶新’時,新員工的表現往往是由‘師傅’評出來的,難免摻雜情感因素。但VR培訓不一樣,評分多少、差錯率多少,完全由數據‘說話’,不摻水分。”盡管目前是試驗階段,VR培訓僅在分揀崗位推行,但韓磊表示,在物流行業,70%以上的崗位在培訓員工時適用這一模式。
在首屆進博會上,記者就體驗過一次VR軌道交通仿真培訓。只要戴上一個VR頭盔,體驗者就仿佛置身在一個軌交駕駛室內,面前的一整排操作按鈕觸手可及。而在體驗中,按下任何一個開關都能“真實”控制軌交的設備以及運行。
“對于企業級虛擬培訓解決方案,市場需求巨大,可以快速實施,具有成本優勢,由內部員工開發和管理。”在進博會上,惠普和DiSTI就聯手帶來了一個企業VR培訓的解決方案,專注飛機、工業設備的維護和操作培訓。該品牌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雖然在中國發布該服務只是一次嘗試,但企業對此十分感興趣,不少交易團有意向深入了解。
事實上,國內除了以京東為代表的物流行業,VR培訓已經在工業領域先行試水。以鋼鐵巨頭寶鋼而言,VR培訓盡管在今年剛起步,且主要用于員工技能競賽培訓,但該企業在2013年就建立了冶金生產操作仿真實訓平臺,用于員工操作技能培訓已多年。
降低實訓中的風險吸引年輕一代員工
“仿真實訓顯示的場景是平面,VR顯示的場景是3D的。后者身臨其境的感覺更好一些。但受制于VR技術,目前仿真的培訓內容更廣一些。”寶鋼人才開發院教培中心主任吳福民認為,相較于傳統培訓,無論是VR還是平面仿真,都是著重員工實操能力訓練、新員工培養,而這一模式更適應互聯網時代及年輕一代員工學習特點。
不可否認的是,例如工業、物流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年輕一代的從業積極性并不高。在上述企業培訓負責人看來,VR這種身臨其境的體驗可能特別有助于招聘或“留住”千禧一代。他們認為,通過虛擬現實技術,許多年輕員工會把低端重復化的工作看作高端科技工作。“VR等新工具可以增加員工的參與度和滿意度,尤其是當這些工具可以幫助員工快速融入崗位的時候。”韓磊說。
除此之外,VR培訓避免了生產現場操作實訓的局限性。吳福民指出,以冶金生產培訓為例,不僅能進行區域生產工藝的全過程實訓,而且在訓練員工操作技能的同時訓練了員工的心理素質,消除了員工在現場實訓中的恐懼感,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特別是對于細分性、操作性以及部分危險性較強的崗位,VR培訓不失為一個‘友好’又有效率的培訓方式。”他補充。
從上述企業的試驗不難發現,利用VR技術可豐富企業培訓內容,將實驗、實訓等技能訓練搬到課堂中進行。而由于這些虛擬的訓練系統無任何危險,員工可以反復練習,直至掌握操作技能為止。
“身臨其境”or“過度幻想”VR培訓也有兩面性
相比傳統方式,VR培訓能更好讓員工建立起對學習的興趣和概念,這種身臨其境的學習是全方位運用感官和思維,所以就學得更加扎實,也更有趣。那么,這是否意味著這一培訓模式適用于任何行業及崗位?
韓磊認為,VR目前仍屬高端科技,開發及應用成本并不低,對于培訓頻率和需求不高的中小企業而言,并非剛需。“以物流行業為例,除了京東、順豐等,大部分企業為加盟制,在培訓方面也還未做到統一、標準。”他說。
寶鋼人才開發員教培主任吳福民認為,目前VR技術仍存限制,暫難滿足全部培訓場景的應用,因此普及仍有難度。此外,對于企業內拓展培訓、管理類培訓就不能完全適用。
人力資源資深專家屈輝指出,對于工業、消防、醫療等行業而言,VR在職業培訓中的運用將會越來越普遍,但同時VR培訓也有硬幣的正反面。“企業確實可以利用VR來幫助招募和留住員工。通過給新老員工提供沉浸式的、新穎的,更像是游戲而不是工作的體驗,VR可以為員工注入熱情和參與感,幫助員工以更積極的態度看待自己的工作。”但她同時認為,目前階段,VR這種工具并不常見,員工很有可能只把它當成一個游戲而已。
她認為,精心策劃的VR場景可能會讓應聘者對他們未來的工作抱有不切實際的想法,或許也會存在淡化部分高危崗位所面臨的真正危險和風險。“這就要求企業將VR技術運營得恰到好處,增加員工的信念感。讓這種VR的沉浸感對員工產生更強烈、更持久的印象,而非強調趣味性、簡易性。”簡單地說,VR真正的目的是讓員工沉浸在工作中,從虛擬中感受“真實”。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