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消費者李先生在周浦一連鎖手機實體店內,花一千多元購買了一款OPPOV17手機,卻意外背上數千元貸款。經了解,事先隱瞞、待消費者購買手機后才告知定制收集需要繳納額外話費,以此為由幫消費者辦理貸款,是不法商家的慣用伎倆。消保委表示,應盡量在“監控”鏡頭下購買,并及時索要憑證,強制購買套餐可當場報警,并合理維權。
據浦東新區消保委披露,消費者李先生在周浦一連鎖手機店購買手機,營業員推薦他一款op鄄poV17手機,還告訴他,這款手機目前參加以舊換新活動,只要付一千多就可以了。李先生并未懷疑,就刷卡買下了這款手機,但買完后卻被告知這是聯通定制版,需要辦理入網手續,辦理一個18個月套餐加上手機一共三千多。于是李先生拿出身份證,又辦理了套餐。消費者李先生本以為購買到了優惠的手機,卻在一個月后由貸款公司發來了還貸信息……一頭霧水的他找到商家,卻被告知這個貸款是手機話費!李先生希望對方解釋清楚并且解除貸款合同。
消保委工作人員調查發現,李先生的購物憑證上寫的金額是七千多元,而非他認為的三千多元,這是怎么回事呢?根據李先生提供的聯系電話,消保委聯系到了對方的一名男性業務員。他解釋費用的組成:手機是三千多,同時李先生辦理了一個兩年的話費套餐,原價是六千八,現在打折是三千多。貸款事宜,工作人員卻辯稱小李完全知情,當時手持身份證拍了照片為證,貸款合同是無法解除的。
糊涂的李先生回想起當時以為是辦理話費套餐的需要,確實拿著身份證給對方拍了照,無奈,他只能再通過其他途徑維護自身權益。
消保委指出,事先隱瞞,購買手機以后,商家才告訴消費者購買的是定制款手機需要入網才能正常使用,導致消費者還需要在商家處繳納一大筆話費,這種陷阱,是一些不法商家經常使用的伎倆。現如今,這些不良商販又有了新“套路”,在消費者妥協不得不辦理話費套餐的時候,商家又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暗搓搓”為消費者辦理了所謂的貸款,這種貸款既無合同也無收據,即使消費者發現以后也沒有證據,經營者往往能得逞。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