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近年來35歲以上高齡、高危孕產婦比例增加,從2000年不到4%已上升至2017年的15.38%,涵蓋孕前、孕期、新生兒各階段的出生缺陷綜合防治已成為重要課題。昨天,作為全國首批、上海市首個由政府批準掛牌的上海市級產前診斷中心,市第一婦嬰保健院產前診斷中心在成立20周年之際,倡議成立國內首個“中國胎兒宮內治療協作網絡”。
1998年,一婦嬰正式成立產前診斷中心,在本市及全國率先開展了中孕期唐氏綜合征篩查、TORCH篩查、經腹絨毛活檢術等產前診斷服務項目。截至目前,一婦嬰胎兒醫學科已為國內138家醫院培養了近300名胎兒醫學學科帶頭人。
“胎兒醫學的發展,一直受到3股力量的驅動,一是科技,二是患者,三是醫生。”知名產科專家段濤坦言,由于胎兒醫學是新興領域,一些醫生們會將其視作高精尖技術進行發展,嘗試一些“前所未有”的手術,因此為保證患兒及家庭的生命安全,他呼吁規范這種“自發的沖動”。
近年來,胎兒宮內手術不時見諸報端,但究竟哪些疾病必須在宮內治療,如何評估倫理與風險等問題,始終沒有統一標準。“其實,真正有醫學指征、需要進行宮內手術干預的病例并不多。荷蘭全國僅一個胎兒醫學中心。”段濤說,國內目前處于起步階段,許多醫療機構的積極性高漲,因此更有必要在“搖籃期”盡早進行規范、加強培訓,而不是揠苗助長變成“放衛星”的噱頭。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