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近年來,學生群體由于缺乏社會經驗,經常成為一些不法分子垂涎的對象,大學生誤入傳銷、購物被騙等事件屢見不鮮。10日,北京市工商局執法人員和海淀消協相關工作人員走進北大、清華等12所北京市知名高校,以情景劇再現的方式提醒新生預防消費陷阱。
騙局1:“培訓貸”多“套路”
“歡迎應聘‘SEO搜索引擎優化員’的職位,你目前沒有工作經驗,需要參加我們組織的6個月系統培訓,培訓合格后100%保證就業,薪資不低于4000元。”“不過,培訓是收費制,共計19800元。”
“知道你剛畢業沒這么多錢,你用手機下載注冊一個‘XX錢包’,申請19800元,分期選24期,這個前6期可以不用還,第7期開始還,那時你已經開始掙工資了,還款也就不在話下了。”
6個月后,培訓內容過時,難以找到工作,而推薦的公司,四五天后以各種理由將你辭退,而你卻收到催款還貸短信,“剩余應還22651元”。
“當初是你自愿申請貸款的,我們可沒強迫你!現在你嫌利息太高,又嫌給你介紹的工作掙得太少,當初我們只說100%就業,可沒保證賺多賺少,你說什么生活都難,更別提貸款了,那沒轍,你自己去想辦法吧!”
這是一場由執法人員模擬的情景劇,而劇情來自真實的案例。海淀工商執法人員隨后提醒剛入學的新生:參加教育培訓,請到北京市教委官網等政府部門網站核實情況,并關注網上對培訓機構的評價;簽署協議時,要逐條看清,將口頭承諾寫入協議;如果出現不辦理退費的“霸王”條款或者拒絕將口頭承諾寫入協議,請最好不要付款交易。
騙局2:“傳銷貸”需謹慎
“提供身份證號、手機號和輔導員的聯系方式,即可2天之內收到2000元,我們是通過‘XX貸’和‘X分期’兩個平臺拿錢的,并且‘內部有人’,可以屏蔽信息,不用還款。”
“如果愿意的話,還可以當我的代理人,每發展一個同學,你就能拿1000元的提成。”此后兩個月,小劉發展了50多個下線,逐層提成獲利9萬余元。數月后,小劉收到貸款公司的催款電話,發展的下線也陸續找上門來……
“此種新型傳銷方式,首先騙取大學生身份信息,待貸款下來后,用身份信息在貸款網站上把學生的用戶名更改,學生無法登錄,便會對‘屏蔽貸款信息’一說深信不疑。”執法人員提醒新生,判斷傳銷的三個標準是:是否需要上交會費、是否讓發展下線、是否進行逐級提成。
騙局3:現場交易有“門道”
王同學在某二手交易平臺上看到自己中意很久的相機鏡頭十分便宜,與平臺上的商家聯系后,按照其指引,他來到某電子市場與商家見面。商家介紹自己店里東西全,價格低,保證正品,王同學心中竊喜,跟隨商家上了樓。這時店員卻告知其沒貨,轉而推薦其他鏡頭并虛報原價,王同學因為不熟悉其型號誤以為撿了“大便宜”,而付款后收據上未寫型號。
回去以后,王同學跟懂攝影的朋友說起這件事,朋友稱他買的鏡頭根本不值這個錢。當他再回去理論時,店員卻振振有詞:“我們賣鏡頭定什么價格跟你有什么關系?這鏡頭不如你要的好,你有證據嗎?你買的就是這款,現在用了幾天不滿意想換,沒門兒!”
“不法商家利用二手物品交易平臺發布低價商品,誘使消費者與其聯系,在溝通中用小恩小惠誘惑學生脫離平臺監控,見面交易。”執法人員表示,由于害怕被工商部門查處,所以在此類騙局中會找借口把消費者帶到一個已經空置的店鋪,這樣即便事發,消費者也沒法指認。
執法人員表示,網上平臺二手交易需謹慎,盡量避免脫離平臺付款交易,脫離平臺就意味著“傷害”!
崇明商家網表示:傳銷貸是最有危害的,學生如身陷其中,拉他人入伙,同樣是需要負法律責任的。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