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而干部就是這火車頭。那么新時代的干部應該怎么當,怎么干,在干事創業的大潮中如何進一步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怎么樣當好火車頭,擔當新使命、展現新作為呢?不久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就用具體的舉措,鼓勵干部想為會為敢為,用機制保障干部干得開心、拼得安心。
進入六月下旬,陜西省渭南地區蒲城縣氣溫接連幾天都在40度左右,這樣的高溫,讓縣里駐村扶貧干部——蘇坊鎮黨定村的書記鄭杰對集體羊舍中的1400多只奶山羊有些放心不下。早上剛開完會,他就來到羊舍。
高溫天氣,不僅羊舍需要勤打掃,羊也需要喝更多的水,時間一點也不能耽擱,鄭杰趕緊和鎮上的扶貧幫扶干部取得聯系。
每天都要為村里干幾件實事,這是縣里對駐村扶貧干部的要求。鄭杰告訴記者,駐村扶貧雖然艱苦,但是大家的積極性都很高,特別是不久前中共中央辦公廳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大家的干勁更足了。
實際上,受到《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激勵的不只是黨定村的干部們,《意見》下發后反響熱烈,全國各地的干部都深受鼓舞。
浙江省諸暨市公共服務中心,平均每天接待辦事群眾2000多人次,審批事項1600多件。2016年底,浙江省提出了“最多跑一次的改革”,很多原本要群眾跑多次甚至幾十次的審批項目,現在都被壓縮到只要跑一次就能辦完。這種改變,使工作人員面臨著很多過去不曾遇到的新難題。
十九大作出重大判斷,那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有新要求,中共中央辦公廳下發《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正當其時,意義重大。

當前,一些干部存在不作為、慢作為的問題,庸政懶政怠政、改革勇氣銳氣弱化等現象。在不同的地區,不同部門,不同單位,不同崗位都有所存在,群眾對此意見很大。
與此同時,一些個性鮮明、堅持原則、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的干部受到冷落排擠;一些敢想敢干、敢闖敢試的干部,由于在探索過程中遭遇挫折,承受輿論壓力乃至失去提拔重用的機會。在這樣的導向之下,一些干部雖有作為之心,但難免心灰意冷,喪失了積極性。
針對動力不足“不想為”、能力不足“不會為”、擔當不足“不敢為”,《意見》提出了一系列對癥下藥的辦法,既有政治上激勵、工作上支持,也有能力上培養、經驗上歷練,還有待遇上保障、心理上關懷。
去年,陜西省蒲城縣蘇坊鎮領導班子得到了縣政府的嘉獎,鎮領導班子中很多干部得到了進一步重用和提拔,其中鎮黨委書記麻勝民,轉任縣扶貧辦主任崗位。
蘇坊鎮班子受到嘉獎,是因為他們在扶貧一線,探索和總結了一套“村黨支部+經濟合作組織+群眾”的產業脫貧模式。2017年,集體扶貧產業園區年產值3022萬元,全鎮457戶貧困戶戶均收益7000元,3.1萬村民人均收入超過11000元。
所謂的三項機制,是陜西省委出臺的黨政干部鼓勵激勵、容錯糾錯、能上能下三項機制,作為創新干部管理制度先行先試的省份,陜西省聚焦省內的重點工作,采取評先評優、物質獎勵、提拔重用等方法,催生動力。
倡導和激勵是解決動力問題的最有力的驅動器。《意見》提出,鮮明樹立重實干重實績的用人導向。大力選拔敢于負責、勇于擔當、善于作為、實績突出的干部。堅持有為才有位,突出實踐實干實效,讓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機會有舞臺。
在解決干部想為能為問題的同時,還要讓干部敢為。這次《意見》專門提出,要切實為敢于擔當的干部撐腰鼓勁。去年12月的最后一個工作日,一家企業來到諸暨市市場監管局行政審批中心來辦理法人代表變更的業務。服務科負責人王穎在審核企業遞交的材料時發現這里問題。依法依規這事兒王穎完全可以不受理,可是企業卻有點著急。
了解情況后,王穎與出差在外的董事進行了視頻通話確認,決定先為企業辦理相關手續,董事回來后再補交一份簽名材料。企業解了圍,可麻煩卻留給了王穎。上級主管部門對王穎遞交的這份企業變更法人文件進行審核時,同樣發現了缺少一個董事簽名的問題。如果按照辦事程序,王穎的這次自作主張違反了相關規定,但是考慮到他是為解決企業現實困難而采取變通辦法,組織上并沒有對他進行處分,而是啟動容錯機制。

《意見》指出,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寬容干部在改革創新中的失誤錯誤,要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個區分”的要求:把干部在推進改革中因缺乏經驗、先行先試出現的失誤錯誤,同明知故犯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把尚無明確限制的探索性試驗中的失誤錯誤,同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把為推動發展的無意過失,同為謀取私利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
《意見》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著眼解決干部選拔任用、考核評價、容錯糾錯等方面的重點難點問題,提出原則性要求。一項項務實的舉措,讓大家充分感覺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有擔當、有作為干部的厚愛與期待。節目當中的事例說明,只要措施跟得上,落實得好,廣大干部就一定能在新時代擔當新使命、展現新作為,在新時代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淺談:干部為什么“不想為”?
崇明商家網表示:這是有一部分本身就在思想上“不想干、懶政、權宜”思維的人存在,其主要問題在于我國干部選拔的學歷制度前提問題,很多人為什么做公務員,主要考慮的是賺錢且工作穩定、又一時找不到合適工作,所以才去參加每年的公務員考試,這也是正因為如今村官并不是直接通過考試考核招募而來,而是設了一個學歷門檻,必須是有大學學歷,如果家庭條件差的(沒錢讀大學),那就是個硬傷,大學4年至少約10萬元支出,對農村家庭來說不是個小數目,即便有能力,有想法,三校生也很難越過這個坎,無法直接參加村官儲備干部考試。正因為這樣,讓真正愿意回農村,愿意幫助廣大百姓服務的人拒之了門外,雖說未來大學生是越來越多,但真正為民服務的又是個未知數了。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