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梅雨季如期來臨,這兩天,申城濕度爆表,地板“濕答答”,衣服“潮濟濟”,怎么防霉抗潮成了大家的煩惱事。各類除濕機、烘干機等“時令電器”照例迎來了一波銷售高潮,“濕經濟”開始走俏。某家電賣場稱,除濕機、洗衣烘干一體機等產品的銷量同比去年“梅雨季”增長了30%多。

前兩年,不少消費者認為,空調也能除濕,買臺除濕機是多余的。如今,越來越多的上海人家開始用除濕機來對抗“潮”流。但是,面對市面上眼花繚亂的品牌和復雜的型號,讓人無所適從,特別是,每個品牌都有各自的說法:“最大除濕量”、“日最大除濕量”、“日除濕量”、“每小時最大除濕量”……
業內人士指出,除濕機的類型劃分最直觀、最簡便的標準就是除濕量。目前除濕機的測試工況有兩種———國家標準即“二六工況”(27/60%RH)和歐洲標準即“三八工況”(30/80%RH)。以“二六工況”為例,指在溫度為27攝氏度,濕度為60%的密封環境下測得的1小時的出水量。有些商家為了夸大除濕量,會在濕度和溫度均遠高于國家標準的工況下測試(如100%的濕度,35攝氏度),以此吸引眼球。“比較除濕量大小,一定要在相同的工況下,切勿拿除濕量數值大小來比對選購。”
除了警惕商家的除濕量陷阱外,購買除濕機前還要先算算自家需要除濕的面積。陳先生剛工作時在外租了個小房子,買了一款小功率除濕機,勉強夠用。后來換到大房子后,它就力不從心了,90%的濕度開一晚上才勉強降到85%,電機嗡嗡地轉,電費嘩嘩地流,濕度卻不見降。這次趕上電商618促銷,他在京東花了1788元換了臺除濕量20升/天的產品,沒幾小時就抽出來小半箱水,很快就把濕度給打下來了。
業內人士建議,室內面積小于50平方米時,可選除濕量10升/天的除濕機。50到150平方米時,選除濕量20升/天的。“第一梯隊的除濕機,幾乎清一色的日系壓縮機,代工廠出身,就Logo不一樣,所以只要價格相差不大,選哪家都差不多,反倒是自己的需求要是沒確定好,說不定買回去就成了擺設。”某除濕機廠家稱,1500元左右的除濕機最得人心,而擁有精準除濕、綠色環保節能等更多優勢的智能除濕機會逐漸流行。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