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對于電商公司來說,或許沒有什么比假貨和產品劣質更敏感的問題了,但有一家“網紅公司”成立三年來,廣受資本市場好評,并且交易額猛增,然而關于它的假貨問題、對違規商家的嚴厲執法,卻頻繁見諸報端,它就是拼多多。

近日,出售涉黃涉暴商品、非法凍結商家資金等諸多問題,將這家成立三年便將GMV(成交總額)做到超過千億元的“網紅公司”,推到了負面輿論的風口浪尖上。最近,又有數十位商家來到拼多多上海總部維權,集體對后者以“非法凍結商家資金”等問題進行討伐。據維權商家稱,有商戶因虛假發貨、商品與描述不符等原因,被拼多多開出上萬元罰單,資金全被凍結。有商戶曾因物流原因在一年內4次被平臺定性為“虛假發貨”。
為應對輿論危機,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回應稱,平臺對違規商戶進行看起來似乎相對苛刻的扣款,實是為了避免劣幣驅逐良幣,而所有的商戶扣款都將100%付給消費者,平臺沒從商戶的罰款中牟利。
根據拼多多為商家所立的規則,當平臺發現商家出現疑似假貨時,將臨時增加該商家保證金金額,增幅為該疑似假貨商品歷史總銷售額的10倍。此外,還將處以限制店鋪資金提現等措施。
對此,有聲音稱,拼多多對商戶設置的這些類目繁多且金額巨大的懲罰條款,可能正是該平臺收入來源之一。而黃崢解釋稱,對于商家的罰款,拼多多不可能從中牟利,因為資金并不沉淀在平臺,而是沉淀在第三方。拼多多的盈利來源于廣告,拼多多有廣告系統,就跟淘寶、天貓一樣,只不過我們的廣告更像Facebook的模式,電商是離錢很近的生意,淘寶的模式也是廣告。

拼多多商家維權事件,也引發不少電商人士的討論。大樸網創始人王治全說:“領現金紅包以及拼團的玩法有效地刺激了用戶分享,這種社交玩法,是從人找商品變為商品找人,在商業模式上來說是一種創新和顛覆,雖然拼多多不是發明者,但是它把電商的社交屬性發揮到了極致。”“疑似的山寨貨,不合理的超低價……拼多多上能刷出很多這樣的商品。我覺得底線是,可以便宜,不能劣質。平臺掌握著流量,如果價格是商家獲取流量的核心指標,那么商家所有的力氣就會花在如何降低成本上,原料怎么省一省,做工怎么減一減,哪里可以摳一摳,商家這方面的‘小聰明’多了,很難不鉆空子。”
“作為一個用戶,我在意的是平臺怎么保證商品的質量,處罰商家是一種手段,但不應該是唯一的手段。作為一個商家,我關心的是平臺的生態和規則,商家的亂象不全是商家的責任,平臺從價值導向到審核機制都存在問題。”有電商人士表示。
對于拼多多面臨的困境,業內認為:拼多多跑得太快,做得太大,中間肯定有大家看不清楚的地帶,其面臨最大的挑戰應該是產品正規化和銷售規模化之間的博弈。淘寶之前也有類似情況,商家和平臺要有一個通暢的溝通渠道,硬著來將兩敗俱傷。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