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個稅改革牽動眾多職工心。財政部部長劉昆就《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作說明時稱,工資、薪金所得的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將上漲至5000元/月(6萬元/年)、稅率的級距進一步優化;首次新增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專項附加扣除;居民個人按年合并計算個人所得稅。
根據慣例,個稅法修正案草案兩個月后還要再次審議,最快今年能夠審議完畢。個稅改革與職工群體息息相關,記者采訪了申城各行各業不同收入、支出結構各異的職工,聽聽他們對個稅改革的期待。
子女教育支出占收入近3成
人物檔案:李樂
985高校教職工女兒2歲
李樂的女兒今年即將年滿2歲。為了讓女兒不輸在起跑線上,她給女兒報了某知名機構的早教班,希望通過音樂和專業的學習器具,幫助寶寶發展觸、視、聽的各方面能力,更快適應環境。李樂說,她報的早教班一年需要2.4萬元,平均一個月是2000元,包含近百節課程。
“最近關于個稅改革的分析很多。其中,首次增加了子女教育支出的專向附加扣除,這是我最關心的。”李樂坦言,對于剛入職不久的她而言,目前單月稅前收入是8000元(扣除五險一金及補充公積金后),稅后收入為7655元,承擔2000元的早教課程費用后,生活壓力挺大的。
她表示,希望這2000元能夠通過合理的方式在稅前進行抵扣,再加上起征點提升到5000元,這樣一來,自己每個月可能只需要繳30元的個人所得稅,等于節省了315元。“如果是這樣的話,這部分錢還可以給孩子再添置一些生活必需品,壓力會小很多。”
現在,她每天都會瀏覽新聞,看看有沒有最新的政策消息。“希望早點出臺細則,看看怎么抵扣、什么類目可以抵扣。這樣一來,我們可能也會增加一些其他的可抵扣教育支出,畢竟一切為了孩子能夠更好地成長。”
貸款150萬元或可減稅超千元/月
人物檔案:龐旭央企基層職工住房貸款150萬元
兩年前,龐旭在浦東內環邊買了一套一居室的小屋,正式告別了租房的生活。為此,她商業貸款了150萬元,也開始了“背房貸”的30年生涯。
雖然在央企工作,稅后收入每月有1.2萬元左右,但是由于房貸的存在,讓她的生活過得緊巴巴的。她算了這樣一筆賬,“銀行商貸150萬元,貸款利率4.9%,打9折,按揭30年,現在每個月還款7520.28元,這其中,貸款利息是3353.61元。”
根據最新的個稅修正案草案,住房貸款利息將被列入支出專項抵扣。這意味著,龐旭每個月有3000余元是可以進行稅前扣除的。“真希望這部分錢能夠全部在稅前扣除。”她分析說,現在,她的月收入根據個稅7級超額累進稅率計算,已經劃入了25%的行列,一旦房貸利息稅前抵扣落實、起征點調整至5000元,稅率的級距進一步優化,她的個稅對應稅率應該會落在10%那一檔,相當于每個月可以少繳納超過1200元的個人所得稅。
“現在就不知道能不能實現利息全額抵扣,是按月進行抵扣,還是全年一起計算,不管如何,這都對有房貸的職工是一個重要的利好,一個月1000多元,一年也能省下1萬多元,數目不小了。希望政策盡快落地執行,畢竟現在自己每個月都在還貸。”她笑著說。
月入3萬元以下職工或受益最多
人物檔案:王向麗金融企業人力資源主管稅前月收入2萬元
王向麗,在單位專門負責為公司職工計算工資。對于個稅改革的內容,她滿懷期待。
她透露說,目前她的稅前月薪為2萬元(扣除五險一金后)。她說著,掏出一支筆算了起來。“如果按照現在的個稅算法,適用稅率是25%,每個月繳納個稅3120元。調整以后,適用稅率可能是20%,也可能是10%,但是不論怎樣算,繳納的個稅應該都不會超過2000元,相當于節省了1000多元。”
她說,自己日常為全公司的職工計算工資,從月收入5000多元的基層崗位,到月收入超過6萬元的經理級別,她都做過細致的測算。她說,這次個稅改革的主要受益者還是收入在3萬元以下的大部分基層職工。總體來看,大部分的稅收是降低不少的,降幅有些達到了近3成。
“期待具體的計算細則早日落地,畢竟現在再怎么算,都是假設,等到實行了,才能真正讓廣大職工群體受益。”她說道。
每年數萬元大病醫療費期待抵扣
人物檔案:李艾財務主管每年大病醫療費用數萬元
這幾年,在滬上某企業任財務主管的李艾,身體一直不好,每年需支出的醫療費用不菲。個稅改革中提及“大病醫療支出可專項扣除”的提法,觸動了她的神經。
“我的年收入接近16萬,又有醫保,應對一些常見病,完全可以應對。”李艾告訴記者,幾年前,她體檢查出患有腫瘤,便開啟了一段漫長的治療過程。
李艾給記者算了筆賬:平時的常規治療用藥,大概每月花費1300-1500元,還有定期一次的檢查化驗費及輸液費等,約2000元左右。若是要短期住院治療,還要多花2萬元左右。
“還要算上,我做的一些手術,如冠脈支架植入術等費用就更多了。”她透露,因為病情反復,幾乎每年都要住院1-2次。每年的醫療費用約在數萬元水平,幾乎占到其收入的1/3,雖算不上因病致貧,但壓力著實不小。
因此,李艾認為,專項附加扣除考慮了個人負擔的差異性,扣除大病醫療支出,能緩解職工大病醫療支出壓力。“比如大病醫療支出中哪些算大病,哪些不算,我能扣除多少,有沒有限額?這幾天,我好像還沒有看到更細化具體的辦法。”她說。
月入從3000元到15萬,稅負待平衡
人物檔案:小鄭房產中介機構職工每月稅收波動極大
90后的來滬青年小鄭,是普陀區曹陽板塊內一家房產中介機構的職工。對于此番個稅改革,他和同事們最看重的,是征收方式的調整,即草案中提及“居民個人按年合并計算個人所得稅。”
“我們這一行的收入有個特點,那就是每個月的波動很大。”周末中午,記者來到小鄭供職的中介網點,他正匆匆吃著盒飯。一個上午,他已經領了3批客戶,看了周邊小區將近20多套房源。
樓市歷來有“金三銀四紅五、金九銀十”的說法,這5個月內,開發商習慣大幅推盤,量大且價優,還有各種促銷和折扣。而購房者的申請貸款手續周期剛好結束,加之天氣適宜,看房積極性也較高。“你只要努力點,外加些運氣,抓住機會,比如客戶財力夠,需求急,房東也不是計較,單月成交個3-5套房,并不難。”小鄭算了下,按業內“點二”的中介分成方式,在旺季實現月入10萬,甚至15萬,都是正常的。
“剩下時間就差多了。”小鄭坦言,尤其是在春節前或年底前的一兩個月,整個市場交投情緒很低,單月零成交已屬正常,甚至連零看房也偶有發生。“天冷、錢緊、想過年,哪還有交易能做?這時候基本就靠著底薪3000元左右過日子啦。”他說。因此,淡季時,工資低,稅少;旺季時,工資猛然增高,觸發更高額的稅制,讓小鄭們很苦惱。
小鄭認為,若個稅改革能真正落實,可以盡可能平衡他們的稅負,如果每月獲得稅前收入,資本的時間價值將得以體現。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