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近年來,隨著比特幣大幅漲跌和區塊鏈概念日趨火爆,打著區塊鏈旗號的傳銷詐騙也頻頻出現。“老套路”穿上區塊鏈的“新馬甲”,立刻被很多普通投資者當成了實現財務自由的新捷徑。但事實上,它們可能“大坑”。數據顯示,僅在今年年初,我國利用區塊鏈概念的傳銷平臺就已超過3000家。從“曲高和寡”到“泥沙俱下”,區塊鏈與詐騙的結合引人深思。

盤點近年來的區塊鏈詐騙案,犯罪分子慣用的手段其實很“老套”。
一種是“空手套白狼”,炒高幣值“割韭菜”。比如今年5月深圳警方破獲的“普銀幣”集資詐騙大案,犯罪團伙將所謂“普銀幣”的單價由0.5元炒至10元,當大量投資人跟風進場后就不斷套現。騙術雖然簡單,但涉案金額卻超過3億元。
一種是“掛羊頭賣狗肉”,以“虛擬幣”之名行“傳銷幣”之實。比如今年4月西安警方破獲的“大唐幣”網絡傳銷大案中,犯罪團伙公然在國內外眾多城市召開推介會,并設置28級分管代理,短短18天竟發展注冊會員達上萬人。再比如,在去年被查獲的“鈦克幣”案中,“客戶”每發展一個下線租賃“礦機”,就被獎勵“礦機”租賃費用的10%。從賣實物變成“租礦機”,仍逃不脫傳銷本質。
還有一種是“洋為中用”,甚至“出口轉內銷”。比如涉案金額高達16億元的“維卡幣”案中,該組織的傳銷網站及營銷模式由保加利亞人組織建立,服務器則設在丹麥。
從層出不窮的“區塊鏈詐騙”案件來看,犯罪分子所用騙術全是“老套路”,但卻動輒使上萬人中招。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