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自從有了微信后,手機短信的使用頻率大大降低。偶爾短信一響打開一看,往往是營銷、垃圾短信。然而據不少市民投訴反應,不勝其擾的他們在收到此類短信后,按照文末提示的“退訂回T”“回復TD退訂”等指令操作后,不僅沒用,反而“越退越多”?

垃圾短信舉報一季度增五成
“偷偷往你賬戶塞了30元紅包,今天中午吃點好的。回T退訂”、“七周年特惠,品牌上新,半價秒殺,最后四小時,點擊開搶!退訂回復T”、“恭喜您獲得50000元現金貸額度,無需上門,最快2小時放款。回復TD可以退訂”
移動互聯時代,垃圾短信成了手機里的“常客”。《2018年第一季度手機安全報告》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騰訊手機管家用戶垃圾短信舉報總數為3.90億,同比增長46.07%。
盡管大多數營銷短信末尾都有“回復T/TD短信退訂”字樣,但真想退訂沒那么容易。
市民劉先生打開手機短信信箱,近百條營銷短信映入眼簾,“我曾按提示回復‘T’,不僅沒有‘退訂’,發送的頻率反而更高了。”無獨有偶,市民王女士在淘寶購買了衣服后,收到了該店鋪的短信推送。按照提示,她也選擇了回“T”退訂,但第二天便又收到了來自對方的推銷短信。記者登錄該淘寶聯系客服,對方表示,店鋪上新就會根據購買記錄委托短信代發平臺推送給買家。
勞動報記者發現,在營銷短信的退訂上,有的玩起語言游戲,比如“回復TD即可退訂”,“復TD即可”才是真正的退訂指令;有的對反饋置之不理,辯稱“退訂只針對本次活動,下次活動還會提醒”;有的甚至因為收到回復而認定用戶活躍,反而加大發送短信的頻率。
“退訂回T”成擺設
早在2015年,國家《通信短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中便明確要求:“短信息服務提供者、短消息內容提供者,未經用戶同意或請求,不得向其發送商業性短消息……”因此很多公司發送廣告短信時會附上退訂方式。
而垃圾短信難治的原因之一就是商家打擦邊球,一方面,以“退訂回T”來糊弄監管者。譬如,記者在百度輸入“短信代發”,聯系到一家位于北京的服務商,并以淘寶商家身份進行咨詢,客服表示:營銷短信每條0.04—0.06元,量越大價格越低。當記者詢問用戶回復“T”退訂之后是不是就接收不到信息了,客服明確表示不會。
該人員稱,不同行業有不同的短信模板,但營銷類短信按照相關法規,必須在內容中加入“退訂回T”等類似字樣,且不可更改。接著他話鋒一轉,“其實你每次看到的退訂回‘T’,只是一個形式。就算你回幾百遍‘T’,也無法退訂。”
移動用戶可回復“0000”退訂
如何才能真正退訂廣告短信,勞動報記者咨詢業內人士獲悉,即直接回復對方“0000”,接著會收到運營商的確認短信,這時市民再回一個“0”便一勞永逸了。
記者用“0000”回復“叮當快藥”的廣告短信,很快收到上海移動發來的短信:“用戶您好,如您希望屏蔽本端口下發的信息,可回復0確認,您今后將不會受到本端口下發的信息”。記者發送后,很快收到屏蔽成功的確認短信。隨后,記者按此方法又順利退訂了“現金貸”和“新元素餐廳”的廣告短信。
中國移動客服人員介紹,手機用戶收到的垃圾短信分為兩種:一種是企業機構訂閱的短信發送業務。這類廣告短信大多以“1069”四位數字開頭,用戶回復“0000”至你想部分退訂的端口,根據提示便可取消。
當然,如果你已經確定不需要再接收這個號碼發來的信息,直接回復5個“0”,即可直接退訂來自這個端口的所有短彩信。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短信通知還是有必要的,比如說驗證碼。因此,屏蔽的時候切記“誤傷”這些有用的短信。如果你不小心誤操作取消了,回復5個“1”,即可恢復。
另兩家運營商客服稱,目前還只能退訂自身的短信服務,無法屏蔽聯通以外的公司給用戶發的短信,回復“0000”退訂垃圾短信不能保證有確切效果。
可通過12321舉報不良企業
廣告短信泛濫,用戶卻不能徹底取消,這是否侵犯消費者權益?對此,中國互聯網協會信用評價中心法律顧問趙占領認為,涉事企業不僅違反國家相關規定,亦侵犯居民生活安寧權,用戶應積極向國家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維權。
他表示,如果用戶在某個企業注冊相關服務時,在用戶協議或其他條款中同意企業發送商業廣告短信,那么企業第一次發送的廣告短信并不侵犯用戶權益。但是,如果給用戶提供了退訂的機會,卻在用戶要求退訂后繼續發送,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已侵犯了用戶的生活安寧權。
記者了解到,目前,用戶最便捷的舉報渠道是向12321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反映。
12321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主任郝智超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相關部門已加強此類問題監管,但目前從技術層面還不能完全杜絕這類現象。
他稱,受理中心歡迎用戶舉報,一旦發現此類違反通信短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的行為,將會同有關部門責令相關短信息服務企業整改,對其進行約談、問責甚至直接關停端口。
崇明商家網表示:尤其是家中老人,子女最好叮囑一下,沒必要回復廣告短信,回復每條或還被收取1毛錢通信費,這類垃圾廣告沒必要在意,刪掉或不搭理即可,隨著年齡增長,除了不了解社會變化,老人的智商也會倒退,變得相對想法幼稚起來,往往上當受騙就是自大認為自己多少年大風大浪都經歷過了,還怕什么騙子,但事實上,騙子正是利用這種老人心理,才能引起電信詐騙上鉤,從中獲利。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