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肝移植技術被稱為“21世紀外科領域的皇冠”,兒童肝移植則如同皇冠上的明珠。以前中國在這方面沒有話語權,如今夏強所帶領的團隊已經連續7年穩居世界兒童肝移植年完成量首位。
“開拓兒童活體肝移植,打響中國的醫療服務品牌!”這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副院長、肝臟外科科主任夏強多年來的目標。
由零起步到趕超者
“2004年,仁濟的肝移植在上海各大醫院幾乎處于末位。”夏強回憶起剛到仁濟醫院的日子。沒有知名度,沒有病人,沒有供體,創業初期的困難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夏強沒有猶豫,帶領著由7名醫生組成的年輕團隊開始了“拓荒之路”。
困了就在辦公室里休息,醒了立刻干活。經過無數個晝夜的拼搏,在仁濟醫院肝臟科成立的第一年,夏強團隊開展了120例肝移植手術,僅用了兩年多就建成了達到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肝移植中心。
夏強及其團隊取得的成績遠不止如此。2005年,創造了連續15臺“無輸血”肝移植紀錄;2007年,將活體肝移植技術和精準肝切除理念首次成功引入普通肝臟手術領域;2008年,成功實施上海首例成人右半肝輔助性活體肝移植;2009年,成功為全國首例爆發性肝衰竭急診嬰兒活體肝移植;2010年,成功開展上海首例成人左半肝原位輔助性活體肝移植。2014年,開展仁濟醫院第一例達芬奇肝臟腫瘤切除術。他們在國際上首次確定了兒童活體肝移植供肝大小匹配的安全標準及血管重建關鍵技術體系;首次制定中國兒童肝移植術后免疫抑制劑應用、免疫監控及長期管理策略;牽頭制定我國第一部《兒童肝移植臨床診療指南》,填補了我國兒童肝移植領域的空白。
工匠精神鑄就領先技術
2006年初,為了實現肝移植技術轉型,夏強決定使用小豬模擬兒童身體進行訓練。早上7點到晚上9點,每天14個小時的訓練,讓他覺得有些吃不消,但最讓他沮喪的是遇上了技術難題。肝臟是一個血管密集的器官,往往肝還沒有完成分離,小豬就已大出血死亡。同時還要在不斷有呼吸運動影響的狀況下,進行1至2毫米的顯微血管吻合,剛開始半小時縫不好一針,好不容易縫完了,血流不通。
起早貪黑咬牙堅持訓練了整整10個月,功夫不負有心人,2006年10月夏強帶領團隊成功開展了仁濟醫院第一例兒童活體肝移植手術。
為了挽救更多患兒的生命,夏強帶領團隊開啟“白加黑”、“5+2”模式。此外,每周還組織肝臟外科、肝臟內科、介入科、影像科、病理科等不同學科專家進行疑難病例的會診討論。兒童肝移植年完成量連續7年居世界首位,手術成功率超過98%,移植后1年和5年生存率分別為91%和89.3%,夏強團隊給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績。
用愛心溫暖每個患者
由于經濟等原因,全國僅有約10%的患兒有機會接受肝移植。為了能讓更多孩子得到救助,夏強和團隊一起創建了國內最早也是最大的兒童肝移植慈善救助平臺———肝移植患者俱樂部,并創建了“上海移植網”。
懷著不讓患兒因經濟原因掉隊的理念,夏強帶領團隊就想方設法尋找各種資源。2007年舉辦的“愛心點燈”圣誕慈善募捐,為7個月大的先天性膽道閉鎖患兒募集手術費用,由此拉開了為嬰幼兒活體肝移植慈善救助的序幕。在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中芯國際集團、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捐贈下,目前慈善基金累積到3000萬元,在仁濟醫院換肝的孩子中來自貧困家庭的患兒占70%,他們得到了各類慈善基金不同程度的救助。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