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很多愛美的女性經常會去光顧美容美發店,在店內,總是有些連鎖店的員工不斷地向顧客推銷美容產品和項目。近日,滬上一家美容美發店的員工竟然威脅顧客支付昂貴的美容美發費,用扇耳光、強行轉賬、逼迫寫欠條等方式強行交易。涉案的幾名嫌疑人被處理。
3名被害人有男有女,他們前往嫌疑人馮某在浦東開設的一家理發店做美容美發,卻遭遇理發店員工段某的威脅、推搡、扇耳光等方式被逼支付高額費用,并被強行轉賬。
被害人L小姐稱:2016年年底,她到馮某開的理發店內做染發,原本對方說好的3種價格是40、60、80元,L小姐稱自己染40元檔次的染發。
不料,染發結束后,幫她染發的男子段某竟然說自己沒有聽到、給她用的是最好的染發劑,要求支付880元。L小姐予以拒絕,結果,馮某和妻子趕來拿走手機和錢包,隨后言語威脅稱:現在不給待會兒挨了打還是要給的。L小姐隨后被段某扇了一個耳光,并被強行從手機里轉走357元、并被對方從身上搜走40多元零錢。
被取保候審的馮某面對訊問,此時把鍋都甩給了員工段某,馮某說事情都是員工段某干的,自己只是勸說被害人付錢,馮某輕描淡寫地表示:是顧客嫌貴了想便宜一點。
而馮某口中的22歲員工段某,因犯強迫交易罪已被法院判處拘役6個月,罰金2000元。

而馮某供述稱:他對于段某為了提高業績而采用這樣的手段是默認的;而段某則稱:是老板馮某讓他這么做的,說房子租期要到了,做好就不做了,能做多少是多少。段某在供述中稱:30%他拿,70%老板馮某拿。
檢察官表示,當時馮某是跟他的店員約好的,有的時候要不到錢就采取一些語言的脅迫、甚至暴力來獲得錢款,按照他們自己的供述,他們平常店里的消費最高通常都在一兩百塊錢左右,但是案件里面最低的一起要到了400多元,最高的要到了1200多元,如果對方不從他們就扣押別人的手機、銀行卡、不讓別人走,甚至打耳光脅迫,讓別人屈服。
檢察官提醒:如今有些美容美發店,不僅拼命推銷各種高價項目,還時不時"殺熟"—利用一些顧客并沒有詢問美發價格宰客。
檢察官說,采取暴力或者言語脅迫的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偏高價格,就是我們刑法上所稱的強迫交易罪。
到店里接受他人的服務的時候,要問清楚消費價格。如果在沒有做到明碼標價的情況下,要問清楚服務的品種具體是什么價格,具體到甚至是有一些什么樣的折扣。不要因為這個店是曾經去過,或者接受過比較低價格的服務的地方就放松警惕。
其實強迫交易的情況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經常會發生,有時候稍不留神就會上當吃虧,2015年的青島大蝦事件就和這起案件很相像。
當年的國慶假期,肖先生在青島的一家海鮮燒烤店吃飯前,向老板確認過大蝦38元一份。但吃完飯后,老板卻稱大蝦價格為38元一只。當時為了防止客人逃跑,老板還用棍子恐嚇肖先生一家人,結果報警后協商下來給了2千多元餐費才脫身。
這一事件在微博上被當事人曝光后,一時間也引起了輿論的旋風,成為當年熱點事件。事件發生后,青島市北區物價局市場監督管理局和旅游局等部門,對涉事燒烤店下達了罰款9萬元,責令停業整頓并吊銷營業執照的行政處罰告知。
還有時常被媒體報道的少數無良導游強迫游客到指定的商店購買商品,不買就各種辱罵、刁難游客。
這些案例我們大多數都聽說過,雖然各不相同,但是都涉嫌“強迫交易”,所以我們出去消費的時候也一定要注意。有的人可能不愿糾纏,或是迫于對方的脅迫而就范。但是如果你不反抗,也就是對這種違法行為的縱容。
首先自己要提高警惕,盡量去正規的場所消費,消費前詢問清楚價格。如果遇到強買強賣,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要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可以事后向工商、消協舉報,涉及敲詐勒索和人身傷害的應立即報警。
而對于商家而言,“誠信經營”才是真正的長久之計。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