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作為AI領域第一個現象級硬件產品,智能音箱在過去一年火到發燙,BAT(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也在一個月內先后入局。而一年過去了,愛嘗鮮的極客市場已經飽和,市場增長逐漸放緩。
直到5月9日凌晨,谷歌I/O開發者大會上,GoogleAssistant流暢的人機對話像一陣春風吹過,不少媒體驚呼“谷歌‘造人’了”,關于智能語音的討論再次占據大眾焦點。
緊跟其后,國內智能語音市場迅速復蘇,僅僅一周內,就有包括云知聲、小魚在家、三角獸在內的明星創業公司發布共計超過1.8億美元的融資。
目前,蘋果Siri、微軟Cortana(小娜)、GoogleAssistant以及亞馬遜Alexa占據全球四大主流語音助手席位,中國市場還有機會嗎?資本再次涌入,巨頭夾擊下,中國的智能語音創業者該往哪兒走?
據了解,國內的語音助手平臺至少有50家,“玩家”大致可按公司體量分為三個梯隊:“BATJ”加上科大訊飛、小米是第一梯隊;思必馳、云知聲、Rokid、出門問問等頭部企業處于第二梯隊;聲智科技、智能一點等更小的初創公司則是第三梯隊。
對于巨頭們來說,平臺戰略是他們的一貫打法。2017年7月,百度推出了對話式人工智能系統DuerOS,希望做智能語音領域的“安卓”。基于DuerOS,百度推出了小度智能設備開放平臺,為開發者提供包括硬件和軟件在內的一攬子解決方案。就在百度推出DuerOS同一天,阿里也推出其智能音箱產品“天貓精靈X1”。“X1”的背后,是阿里人工智能實驗室自主研發的第一代人機交流系統AliGenie。去年6月,騰訊也推出了基于騰訊云的小微智能服務開放平臺。
為搶灘物聯網入口,阿里和小米不惜大打價格戰。去年雙十一,阿里以99元的價格售出超過百萬臺的天貓精靈X1。小米售價299元的小愛音箱,也一直處于缺貨狀態。
在巨頭環伺的語音市場,創業者如何尋找到自己的破局點?想要打造智能語音領域的“蘋果”的Rokid,涵蓋了更簡潔的喚醒詞、更快的反應時間、更有質感的外觀設計以及更廣的遠場識別距離。在Google提出wavenet模型后,國內創業公司也在追趕這一語音合成趨勢。據了解,今年下半年,Rokid和思必馳即有相應功能投入使用。同時,作為與巨頭不存在對抗關系的第三方,Rokid能夠獲得更多巨頭的開放接口。
這也是智能語音玩家思必馳的邏輯。此外,思必馳認為,相比其他創業公司,思必馳在智能音箱、機器人市場占據的市場份額,使得其在洽談接入資源時更具議價能力。2014年調整戰略方向后,思必馳專注于2B的IOT技術賦能以及智能企業啟發式對話交互,目前已與百度地圖、高德地圖、支付寶、微信、大眾點評、攜程、喜馬拉雅等技術服務商達成合作。“至于現在才起步的初創企業,只能在更垂直、更細分的領域尋找機會。”業內人士表示。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