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無人零售家族又迎新成員。這幾天,一款名為“TakeGo”的無人售貨機在社交平臺上悄然火了起來。這款售貨機大打價格牌:所售商品比傳統24小時便利店便宜近1/3;概念上,售貨機以“智能自助”為標簽:顧客只需“刷手”——開門、取貨,關門、離開,即可經由生物體征認證,完成線上支付。刷手購物真有那么神奇?為一探究竟,記者展開了一番體驗。

買了一罐、扣款兩罐?
記者在長寧繽谷廣場找到了“TakeGo售貨機”,黑色磨砂材質貨柜,乍看之下與普通自動售貨機沒有區別,柜內商品以零食、飲料為主。根據機身表面提示,記者打開支付寶掃碼注冊,錄入“手脈”信息:機器對記者掌心進行了掃描,記錄下了掌心生物紋路脈絡,重復三次錄入后,售貨機玻璃柜門自動解鎖。
打開柜門,記者拿起貨架上雪碧和冰紅茶仔細比價,3元的標價比起普通便利店便宜不少。不過問題很快出現了,記者明明最后只買了冰紅茶,可關門結賬時,系統卻顯示購買了雪碧與冰紅茶兩瓶飲料。隨后,記者又換了一臺“TakeGo售貨機”,這次購買了一罐標價8.5元的罐裝薯片,沒料到,重復收費的情況又出現了:支付寶顯示扣款17元,也就是買了兩罐薯片。
退款迄今只完成一筆
幾番嘗試后,記者發現,貨架上商品一經拿起,即便被放回原位了,也可能被認為是購買行為。記者在后臺發起投訴,并撥打了客服電話,客服反復核實了購物時間、單號、購買物品后,安慰道:“建議您每次選擇物品時,不要重復拿取,這樣可能會影響購物體驗。”截至發稿時,記者的退款申請只完成了一筆,余下那筆重復收費的訂單則再無下文。
生物體征識別技術需要足夠安全的數據庫
2017年下半年以來,基于物聯網和線上支付的普及,無人零售概念迅速成為資本市場和零售業的“新風口”,一夜之間,無人貨架、無人售貨柜、無人值守便利店紛紛現身滬上。
不過,相比資本市場的熱捧,安全專家、上海智易安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泉則持謹慎態度。他認為,所謂“掌紋脈絡”歸根節底是基于生物體征識別技術開發出的一個技術成果。而大范圍的生物體征識別,勢必要建立相應的數據庫,這就可能帶來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企業能否做好數據信息的安全保障;另一方面,識別技術本身的精度問題。“即便生物體征技術已在技防領域落地生根多年,搭建體征數據庫也是一個較前沿的發展方向,很多防范構想實際還并不完善,貿然在商業支付環節鋪開可能帶來潛在風險。”

類似的案例并不少見。2017年8月,一男子趁被害人不備,在其睡著無防范意識時,使用其指紋鎖轉賬盜竊數萬元。事實上,類似嫌疑人錄入、偷用他人生物體征信息實施犯罪的案例近來已呈上升趨勢。
“生物體征雖具有唯一性,但并不代表相應的識別技術也是鐵板一塊,相反一旦識別機制被人攻破或數據化的生物體征遭到復制泄露,風險可能更大。舉例來說,影視劇中,主人公因被人復制指紋、虹膜,結果被誤認為兇案嫌疑人。生物體征有著龐大的市場價值,但如何驅劣存優,建立足夠安全的數據壁壘,是我們必須首要思考和探索的。”一位常年活躍在技防一線的安全專家這樣表示。
記者了解到,“TakeGo”無人售貨機由深蘭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開發運營,該產品已在上海投放10臺以上,涉及中心城區多個商業廣場、社區、企事業單位。而這一基于新技術的售貨機究竟是資本浪潮中的“曇花一現”還是智能零售的“探路先鋒”,仍需經受市場與時間的進一步考驗。
涉隱私生物體征數據信息并不安全
崇明商家網表示:錄入個人隱私信息還是不要輕易嘗試,誰也保不準這類公司內部人員是否會出現濫用或盜用,今天這家公司要求錄入一個指紋信息,明天那家公司要求錄入身份證復印件,你還安全嗎?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