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據新華社北京2月1日電:《經濟參考報》刊發題為《偽概念催生人工智能行業“泡沫”》的報道。文章稱,在政策引導和資本大量涌入下,國內人工智能領域迎來空前繁榮。記者走訪業內相關企業和專家發現,市場上人工智能概念眾多,除了技術突破,還有偽概念下的虛假繁榮,助推了行業“泡沫”的出現。近期,國內外一些人工智能企業接連倒閉,業內預警,經過大浪淘沙,2018年我國人工智能企業或將迎來“倒閉潮”,加速該行業調整。
近期,各方高度關注的人工智能行業出現了“大規模倒閉”的預期。騰訊研究院發布的《2017年中美人工智能創投現狀與趨勢研究報告》稱,初步估算,中美倒閉企業總數超過50家。
根據該報告,人工智能經過創業持續火爆增長的兩年高峰期,在2017年,產業開始進入休整階段。2013至2015兩年間快速發展下積壓的眾多市場矛盾出現爆發的前兆。截至2017年6月份,智能無人機、餐廳機器人、虛擬助理、智能硬件等領域和行業已初顯頹勢。根據研報,2017年,很多無人機領域的公司資金方面都遇到了一些問題,億航、零度相繼大幅裁人。機器人服務員是噱頭,早期幾家均倒閉。
對此,機器人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孫立寧認為,人工智能的發展需要時間與過程,目前整個行業有些過熱和盲目,出現泡沫和倒閉很正常。和早些年的機器人、納米科技等前沿領域一樣,市場本身存在優勝劣汰、大浪淘沙的過程。“隨著小企業的倒閉,未來一定會達到一個平衡:大的把小的整合了,出現大的公司和穩定的發展板塊。這符合前沿科技發展的規律。”
業內分析,兩個原因加速人工智能行業調整步伐。
一是人工智能領域創業和投資過熱,出現了“虛火”和“偽創新”、偽概念。截至2017年6月,全球人工智能企業總數達2542家,美國擁有1078家,占全球人工智能企業總量的42%;中國擁有592家,占據23%,排名第二。美國AI公司總融資金額達978億元,占據全球總融資的50.1%;中國以635億元位居第二,占比33.18%。
騰訊研究院相關人士認為,“當前,人工智能產業的核心矛盾有兩個:一是投資需求大而創業項目供給減少;二是市場期望高而產品體驗卻不佳。”
記者走訪市場可見,一些裝上簡單預設程序的音箱、機器人,就敢冠以“人工智能”;一些自動化設備也偷換概念,被包裝成人工智能。甚至有做內衣的企業,也炒作自己是人工智能。
阿里巴巴前CEO衛哲發文說,人工智能項目當中,“偽人工智能”比例可能高達90%以上。訊飛智慧醫療事業部副總經理鹿曉亮說,泡沫肯定存在。當下炙手可熱的AI,“絕大部分的公司是圈錢的”。
二是技術發展跟不上產業化步伐,門檻太高難以迅速落地。業內分析,隨著《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等政策的發布,人工智能企業將朝著產業化的方向不斷前進,這一過程中“優勝劣汰”的齒輪也將加速轉動。
專家還認為,地方政府在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的同時,也要理解,只有具備人才、產業鏈等基礎條件,才能發展人工智能產業。否則,盲目上馬人工智能產業將面臨很多風險。
業界肯定“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向,建議營造更務實的發展環境。例如,引導技術與剛需結合;解決盈利模式;資金支持不宜全面撒網,加強結果導向的考核等。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