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不辦預付卡”、“按次結算”、“24小時運營”的共享健身艙,未來或許就開設在你的樓下。昨日,作為共享健身艙的推廣方,“公園盒子”與上海物業管理行業協會舉行了合作發布會,“公園盒子”與協會內24家物業公司簽約,以打造“社區5分鐘健身社交圈”為宗旨,將在簽約物業公司所覆蓋的近千個大型居住社區內鋪設共享健身艙,滿足市民的健身需求。
職工在社區缺乏健身設備
“我們發現,大多數居住社區都配有基礎的健身設施,但基本上都是老人和小孩在使用,很少看到年輕人,特別是一些比較忙碌的職工群體,并沒有相應的跑步機等器材適合他們。”“公園盒子”聯合創始人兼CEO黃曉蕾對記者表示。
自2017年3月第一個盒子落地,“公園盒子”,目前已積累了可觀的用戶數據,但在推廣中,仍面臨不小的挑戰。“一家家社區挨個去談,時間和精力成本很大。另外,社區對我們的信任度也有限。”黃曉蕾坦言。
另一邊,社區、物業也有自己的煩惱。“除了建些健身步道外,買些器械,全民健身的事,就算做到頭了?”上海物業管理行業協會會長周宏偉表示,協會一直在思索,為物業企業甄選出可靠的、有技術含量的合作伙伴,在社區健身方面有所突破。因此,雙方一拍即合。有望覆蓋近千個社區
據悉,發布會上,中環陸家嘴物業、保利物業、上房物業、青房物業等24家滬上大型物業管理公司與“公園盒子”完成簽約,未來將支持和推進該品牌的共享智能健身艙入駐小區。“公園盒子”方面透露,本次合作預計將覆蓋滬上近千個大型居住社區。
中環陸家嘴物業是首個與“公園盒子”開啟合作的物業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與公園盒子的合作,是我們以創新引領智慧社區建設,推動物業管理服務的模式創新和跨界融合很有益的嘗試,從而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發展健康產業。”
據“公園盒子”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在上海落地的共享健身艙共有50個,分布在徐匯、閔行、浦東等區。
業內人士指出,相比于傳統健身房的預付卡消費模式,共享健身艙這種無需繳納預付費,分時租賃的模式,雖然降低了消費者的健身成本,也避免了押金被吞等風險,但這種模式需要培養大量穩定的用戶群,若零星散客,盈利上或存在難點。
有意思的是,在健身艙投放的中浩云花園內,幾位使用者也有自己的擔憂:“我們不是怕它‘跑路’,反倒是擔心它賺不了錢,開幾個月就關了。項目倒真是蠻好的。”
對此,“公園盒子”相關負責人表示,經過他們半年多的前期運營,發現用戶的使用頻率平均為每周1-2次,考慮到健身器材可以折舊等因素,經估算,一個盒子收回成本大概需要6-8個月的時間。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