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我國醫學最高獎項“金刀獎”獲得者,被譽為“心臟微雕大師”的程云閣成立心臟外科微創治療工作室了。勞動報記者昨天獲悉,“程云閣心臟外科微創工作室”在上海遠大心胸醫院揭牌,并嘗試推行單病種付費,成為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頒布后本市首個“吃螃蟹的專家”。
今年6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關于進一步深化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意見》要求,2017年起,進一步加強醫保基金預算管理,全面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各地要選擇一定數量的病種實施按病種付費。
“一旦按病種付費的政策獲得推廣,患者將根據疾病的種類支付治療費用,而與醫療機構治療該病實際產生的成本無關,避免了醫療單位過度治療、濫用醫療服務項目等行為,從而有效控制醫療費用。”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外科醫師分會胸腔鏡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程云閣表示,按照醫療項目費用總額和病種付費將成為未來醫保的新方向。
“門診中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患者,每年都有不少人因為害怕開大刀,又擔心微創手術費用高而放棄治療。”程云閣說,有些患者擔心心臟手術費用會是個“無底洞”,甚至都不敢踏進醫院,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這類患者在門診中的占比不低。”為此,程云閣一直在思索,建立一個公開的、明確的以病種為單位的收費標準。程云閣工作室成立后的首要工作,就是梳理出一批病種,推行按病種付費政策。
目前,我國已有不少地區開始嘗試對一些不含并發癥、相對獨立的疾病進行診療全過程的獨立核算和費用總量控制,實行最高限價管理,全程包干,即單病種付費。程云閣表示,工作室已經確立了9大病種推行單病種付費政策。“以胸腔鏡下單純單瓣置換手術為例,通常市場價格在10萬元左右,但經過我們的核算,將該手術的價格限定在8萬元。”程云閣表示,實行單病種付費之后,醫生必須嚴格按照臨床路徑的要求實施醫療行為。如果有額外或者超額的收費,得由工作室“自掏腰包”,醫生還會因此被開出“罰單”。
“有的患者對醫生不信任,認為醫生開了這么多檢查、化驗單,肯定是為了賺我錢。更嚴重的是,因為這種不信任,患者自行停藥、換藥等情況也時有發生。”上海遠大心胸醫院院長肖明第表示,實行單病種付費之后,對規范醫療行為起到了監控作用。患者就醫時心里有了底,住院后不再為價格擔心,增強了對醫生、醫院的信任。此外,診療費用明細化、透明化,有助于解決目前醫患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