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國慶黃金周前往英國旅行的盧女士,近日一直被一樁煩心事牽繞著———明明已回國一個多月,然而在英國購物后不僅當地退稅手續繁瑣,且承諾兩周左右到賬的兩家退稅公司的退稅款,一家至今杳無音信,另一家打款雖“爽快”,但應退的約800英鎊(折合約6960元)到手則變成了375美金(折合約2475元),退稅金額“縮水”了將近三分之二。

購物退稅是指境外游客在退稅定點商店購買隨身攜運出境的退稅物品,按規定可予以退稅。境外退稅,退的一般是增值稅和消費稅,是境外不少國家和地區為了帶動旅游消費,針對外籍消費者的一種福利。
然而如今,本來順理成章的境外退稅之于一些國內游客,則更像是一次聽天由命的“賭博”。不少有過境外退稅經歷的市民反映,有些退稅款壓根就是泥牛入海無消息,根本就收不到。
以極低匯率忽悠外幣退稅
現在,全球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推行購物退稅政策,包括歐盟主要成員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新加坡等等。這些地方也大多是我們出境旅行的主流目的地。
一般情況下,退稅額度是商品價格的5%-15%。以英國退稅比例10%左右來計算,通常國外游客購買金額超過萬元人民幣,那么退稅額也就在千元人民幣左右了,數目不小。
上個月,與許多長假出境游的國內市民一樣,準備從英國結束長假回國的盧女士,在倫敦希思羅機場辦理離境退稅手續。
在退稅柜臺前排了半個小時隊伍后,盧女士拿出自己前一天晚上填好的退稅單交給柜臺人員。退稅單上關于退款方式基本有三種選擇:1-信用卡2-現金3-退支票4-支付寶。其中,支付寶方式并非所有退稅單都支持。
根據盧女士一開始的方案,她本打算選擇支付寶退款,其余不能由支付寶退款的則退英鎊現金,而柜臺人員的“游說”就此開始。
“小姐,最近經常有客戶反饋支付寶的退款會有遺漏、未收到退款的情況。而且支付寶的到賬時間會比較長,你確定要使用支付寶么?”柜臺人員首先這樣說道,在盧女士表示可以換成信用卡退稅后,柜臺人員又補充說,“信用卡可能也有類似的情況。安全起見,我建議你可以退現金。”
接連兩次被提醒后,盧女士準備妥協,“那我就退英鎊吧。”理所當然,如果在英國當地選擇現金退稅,那么選擇退英鎊是最為劃算的,因為不存在匯率差問題。
“對不起。我們這兒沒有英鎊了。可以退給你人民幣或美金。”柜臺人員的回復讓盧女士傻眼,而接下來詢問得知的匯率則讓她更不能接受。
她回憶,當時柜臺給英鎊對人民幣出匯率是7.3,“只要對比一下當日銀聯匯率8.6就知道,這個匯率極不劃算,當下我就有種被‘忽悠’的感覺。”她說。
退稅金“縮水”投訴無果
權衡利弊后,盧女士最終無視了柜臺人員的現金建議,轉而選擇信用卡退稅。
目前,退稅國一般會將退稅服務交由專業的退稅服務公司來執行。眼下,GlobalBlue是世界最主要的退稅機構,約占全球退稅總交易額的70%。除此之外,還有PremierTaxFree、TaxFreeWorldwide、InnovaTaxFree、TaxRefundServiceSrl和GBTaxFree等等。
此次盧女士的購物退稅,就涉及到了GlobalBlue與Premier此兩家退稅公司。根據購物小票及退稅單,盧女士總共應有900英鎊(折合約7830元)左右的退稅,其中GlobalBlue應退稅款約800英鎊,Premier應退稅款約100英鎊。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上月16日歸國后僅兩天,盧女士的信用卡賬戶里就打入了一筆來自GlobalBlue的退稅款。可當她仔細核對數目后,原本的欣喜就被潑了“冷水”———應退的800英鎊變成了375.76美金。
“我事前對兩家退稅公司的應退金額做過整理,幾件大物件的退稅也都是通過GlobalBlue走,所以這家的退稅總額應該在800英鎊左右,就算扣除一些匯率損失,無論如何也不會只有375美金。”一開始,盧女士還僥幸認為,退稅公司是否是分批退還稅款。但眼看又過了一星期不見再有款項進來,她還是坐不住了。
10月25日及11月3日,盧女士兩次向Taxfree@global-blue.com發送了一封詢問郵件,同時在附件中將所有相關的購物小票拍照上傳,要求GlobalBlue重新核對退還剩余金額,或者列明已退375.76美金的詳細對應商品明細。
然而,除了來自系統的自動回復以外,截至勞動報記者發稿,該退稅公司沒有任何形式的回復。而盧女士在另一家PremierTaxFree退稅公司的約100英鎊退稅款,也是至今沒有下落。
游客大都最終放棄維權
根據國家旅游局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共有1.22億中國人出境旅游,境外消費金額更是高達1089億美元,人均花費900美元。
中國游客境外“買買買”的實力不容忽視,價格差異是其境外消費的原動力,其中,離境退稅是價格優勢的重要一塊。
然而通過第三方退稅機構來操作的離境退稅,存在著退稅周期長、增值稅金扣費多、退稅數目不對甚至退稅金到不了賬等諸多問題。以歐洲市場為例,此前有報道稱,由于種種原因,中國出境消費者每年有近30億歐元的退稅款項無人認領。
勞動報記者隨機采訪了一些有過境外退稅經歷的國內游客。市民張女士表示,自己曾在歐洲嘗試過刷卡退稅,但最終沒有收到退稅款,因此此后她都選擇現金退稅,對其他退稅方式還是持觀望態度。
用過支付寶進行退稅的顧小姐則回憶,支付寶的退稅時間耗時很久,曾有一筆退款在她回國后三個多月才到賬,她無奈道“其實具體數目對不對我不很清楚,當時只覺得能退給我就很好了。”
對于一些少退、不退的情況,一位業內資深導游告訴記者,要討回退稅款有兩種途徑,一是打電話或發郵件聯系這家退稅公司進行溝通,確實也有溝通成功的例子,但通常情況下退稅公司會以“海關章不清晰”、“根本沒有收到退稅單”等理由來回復。
另一種方式就是跟當地的稅務部門聯系,可這種方式光打電話都不知道要花多少錢,“維權成本太高了,到這個份上,雖氣憤但大多數游客都會選擇放棄。”他說。
如何最大程度減少損失
記者自己總結了一些退稅貼士,在對各種“陷阱”做到心中有數后,能夠最大程度減少損失。
預留充分時間在旅游旺季時分,國外機場常常會出現令人咂舌的排隊現象。因此,如果有退稅需要處理,建議提前4-5小時到達機場,此前不少游客都因為時間不夠而連遞交退稅單的機會都錯失了。
盡量選擇本地貨幣退稅記者認為選擇當地貨幣現金退稅是最靠譜的方式。因為當地貨幣不存在匯率問題,退稅額沒有折損,是滿打滿算的。試想,專門辦理退稅的機構怎么會不準備充足的本地現金呢?如果條件允許,不妨與工作人員據理力爭,要求本地現金退稅。在這些條件都無法滿足的情況下,建議如果有當地貨幣以外的貨幣可以現金退稅,就盡量選擇,因為畢竟現金為王。
切記拍照留證如果你最終還是選擇了信用卡或支付寶退稅,那么切記一定要拍照留證。購物小票倒是其次,最要緊的是每張退稅單上的DOC-ID、消費金額、退稅金額、退稅公司聯系方式等信息。萬一發生了退稅遲遲不到的情況,也能迅速聯系到退稅公司,并拿出充足的證據來進行維權。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