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昨天,上海市消保委公布了一份《老年保健品消費調查報告》,報告顯示,近七成老年消費者去年購買過保健品。市消保委指出,推銷老年保健品的不法商業模式逐步蔓延,個別極端案例的后果嚴重,提醒老年消費者在購買保健品是需要注意警惕免費誘餌、親情攻勢、迷信“專家”、投資理財等“四陷阱”。

數據顯示,有68.1%的老年人表示過去一年里為自己或配偶購買過保健品或保健器械。93%的老年人表示為自己或配偶購買保健品或保健器械的原因是“為了更健康”、27.2%是“為了治病”、26.7%是“為了減少子女的負擔”、17.5%是“看其他老年人買就跟著買”、11.8%是“商家組織旅游”,還有因親朋推薦或是商家贈送物品、專家建議買、名人或領導也吃、銷售人員很親切等理由而盲目購買。
市消保委指出,一些保健品廠商利用老年人渴望健康的心理,設置消費陷阱、牟取非法利益的情況時有發生。老年人在購買保健品時易遇到四種銷售陷阱:
一是免費誘餌。以“免費”為誘餌,誘使老年人上當受騙的手法最為常見。不法商家通過發放信箱廣告,以免費旅游、免費抽獎、免費聚餐等吸引老年人參加,再以免費體檢編造各種“疾病”誘使老年人掏錢高價購買保健品。老人使用后往往沒有效果還可能引起副作用,想退貨卻遭遇沒有發票、無售后服務的窘境。
二是親情攻勢。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渴望交流、渴望親情的心理搞感情促銷。銷售人員對老年人熱情招呼、上門陪伴,甚至幫忙做家務等,待取得信任后開始推銷價格不菲的保健品。但當老年人提出退貨退款要求時,原本熱情的態度發生轉變,甚至再也無法取得聯系。

三是迷信“專家”。有的不法商家打著“公益旗號”,如以某康復協會、某疾病防治中心、某防治工作站等騙取老年人信任;有的不法商家邀請各類“專家”前來授課,謊稱“國家重點扶持項目”,再以“負離子”、“超聲波”、“微循環”等高科技名詞包裝制造假象;有的不法商家雇傭“托兒”,寫感謝信、送錦旗、現身說法等蒙蔽老年人。
四是投資理財。不法商家表面推銷項目投資、現金購股,以高收益誘惑老年人進行投資理財,如“低價購買原始股”、“項目投資后可返利”等,實則設置圈套推銷保健品。
市消保委指出,老年消費者應遵醫囑購買保健品,切勿受“免費”蠱惑,花大價錢購買了無療效不對癥的保健品,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切莫迷信商家宣傳。購買保健品前務必認準QS及“小藍帽”標志、批準文號等,購買后索取正規發票,留下證據以備維權。
崇明商家網表示:隨著老齡化,老人往往都會想著長生不死,所以就很愿意把錢花在買沒啥用處的保健品上,很多補品雖說有好處,但健康并不是靠補出來的,需要膳食均衡、人體元素平和不偏食、多做做運動、家人也需要多陪陪、子女回家多買點雞鴨魚肉蔬菜瓜果、小輩多多交流溝通、心情舒暢才是延年益壽的關鍵。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