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近日,人社部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招聘信息管理的通知》,針對部分招聘網站、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違規發布虛假招聘信息,造成部分求職者上當受騙、嚴重損害求職者合法權益問題,要求各地進一步規范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加強對招聘活動特別是互聯網招聘活動的監管,為廣大勞動者創造公平、有序的就業環境,切實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通知》要求各地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會同有關主管部門對互聯網招聘平臺實施集中整治,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依法查處發布虛假招聘廣告、提供虛假招聘信息、扣押勞動者證件、以擔保等名義收取押金財物、以招聘為名牟取不正當利益、未經許可擅自從事職業中介等違法活動。對提供虛假招聘信息、為無合法證照的用人單位提供職業中介服務情節嚴重的,要吊銷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違反法律規定,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造成財產損失或者其他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其中“入職體檢費”就是常見的招聘陷阱之一。少數招聘單位與醫院暗中交易,設置“高價入職體檢”,并合伙“分肥”,這就涉嫌欺詐了。但是對于正常的入職體檢,相關費用應由誰來承擔呢?
考量一
入職體檢是否由用人單位統一組織安排
入職體檢費應由用人單位還是求職者本人支付,法律沒有明文規定,實踐中應根據具體情況做出合理判斷。如果入職體檢是由用人單位統一組織安排的,那么用人單位不能向求職者收取體檢費,已經收取的,也應當退還給求職者。
原國家勞動部《關于嚴禁用人單位錄用職工非法收費的通知》(勞部發[1995]346號)指出,用人單位不得在招工條件中規定個人繳費內容,當然其中也包括了招聘中的體檢費用,因為這里所指的體檢費用也是公司招聘費用的一部分。
為此,北京市勞動局關于轉發勞動部《關于嚴禁用人單位錄用職工非法收費的通知》中明確指出:“用人單位在招收、錄用職工時,不得以任何名義收取他們的集資款、風險基金、抵押金、保證金、報名費、培訓費、體檢費等任何費用。”這里就直接點到了用人單位向求職者收取體檢費是違法的。《勞動合同法》第八十條規定:“用人單位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相關判例】四川乾亨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系從事房屋建筑的公司。2014年,該公司以在沙特有建筑工程項目需招募工人為名對外招募赴沙特的建筑工人。李躍財知悉后,前往該公司報名預赴沙特工作。公司為派遣勞務工赴沙特工作,組織李躍財等工人參加了出國前的體檢,并每人收取了現金4276元和體檢費724元。經體檢李躍財身體合格,但公司卻遲遲未通知他們赴沙特工作。后公司明確告知在沙特的工程項目已取消,不能組織李躍財去沙特工作了。
此后,李躍財多次找公司要求退還交納的押金4276元和墊付的體檢費用724元,公司以經營困難無錢退還為由予以推脫,李躍財也曾向隆昌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權利救濟,因不是勞動爭議案件未能立案。李躍財后又多次對公司催收未果,故訴至四川省隆昌縣人民法院。
法院認為,《勞動合同法》第六十條規定,“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不得向被派遣勞動者收取費用。四川乾亨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為派遣李躍財等工人赴沙特工作,已組織李躍財等工人參加了出國的體檢等前期準備工作。在赴沙特的準備期間,公司違法收取了李躍財現金4276元和體檢費724元。此后因公司的原因,已無可能組織李躍財赴沙特工作,對公司違法收取的李躍財的現金和體檢費都應當全額退還。判決四川乾亨建設工程有限公司退還李躍財現金4276元和墊付的體檢費724元,合計5000元,并支付利息,利息從2015年7月31日起至本判決生效后指定的給付之日止,按人民銀行同期同類型貸款基準利率計算。
考量二
用人單位是否已經通知入職并要求體檢
根據上海市《從業人員預防性健康檢查機構管理辦法》,食品生產經營人員,直接從事飲用水供、管水人員,直接從事化妝品生產人員,公共場所直接為顧客提供服務的人員必須在指定的體檢機構體檢,合格者辦理《從業人員健康合格證》。而對其他入職體檢,法律尚無明文規定。
現實生活中還有一種常見的情形:盡管入職體檢并非由用人單位統一組織安排,求職者的體檢費也不是支付給用人單位,而是直接支付給體檢醫院,但是求職者參加體檢,是在接到該單位的入職及體檢通知書后,按單位特定要求參加的,那么體檢費用該由誰來出呢?
一般認為,如果求職者參加體檢,是在接到該單位的入職及體檢通知書后,按單位特定要求參加的,該入職體檢的行為也是用人單位招聘活動的一部分,體檢費就是招聘費用的一部分,該費用就應當由用人單位承擔。如果求職者已經向醫院支付了這筆費用,該單位應予報銷。
【相關判例】2014年2月28日,趙云與豐速達公司簽訂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簽訂勞動合同后,豐速達公司要求趙云體檢。趙云于2014年3月1日在綠城醫院支付體檢費111.80元;于2014年3月4日支付體檢費34.35元。同年4月9日,豐速達公司與趙云解除合同關系。之后,趙云要求豐速達公司支付體檢費等。趙云向法院提交了體檢單以及發票,證明豐速達公司要求體檢以及體檢費的支出,該費用應由豐速達公司承擔。豐速達公司對體檢單以及發票的真實性予以認可;但公司強調若趙云認為公司違法,體檢的時候就應該提出;該證據不能達到趙云的證明目的。
浙江省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2014)浙杭民終字第2153號判決:關于體檢費用的承擔,因該體檢費用系雙方勞動合同簽訂后豐速達公司要求趙云入職體檢而產生,故相應費用應由豐速達公司承擔。法院依據趙云在二審中提供的體檢單及發票等材料,確定豐速達公司應承擔的體檢費用為146.15元。
考量三
招聘時對入職體檢費用雙方是否有約定
如果用人單位并未通知求職者入職,在招聘過程中對于求職者體檢證明也只有一般性的要求,并與求職者約定,先讓求職者自己墊付體檢費用,待體檢合格入職后,再給予報銷,若不合格則由求職者自己承擔費用,這種約定未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當屬合法有效,對雙方當事人具有約束力。
當然,如果發現用人單位與體檢單位發生利益關聯的,就涉嫌違法了。現在市場上確實存在一些公司專門騙取求職者體檢費。一些不法分子打著虛假單位的旗幟,在人員流動大的地方租賃臨時的辦公地點,大張旗鼓進行招聘,騙取一定報名費、體檢費后就逃之夭夭。如果累計金額達到一定數額,公安機關就可以進行立案偵查。對于虛假招工的“用人單位”,若以招工錄用需要體檢為名,惡意騙取勞動者財物為實的,數額較大則可能構成刑事犯罪。因此,應聘者在遇到類似的情況時應該保留證據、及時報案。如果在調查過程中發現醫院與這些公司有串通的行為,那么醫院屬于共同犯罪,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這里再次提醒廣大求職者:請看好自己的錢包,謹慎簽訂“自費體檢協議書”,特別是對于那些承諾只要體檢合格就可提供待遇優厚的工作崗位,卻要求求職者到指定醫院“自行交納”體檢費的公司,要多留點心眼。記住:“真招聘不收錢,假招聘騙你錢。”
【相關判例】高海望于2014年2月26日到醫院參加體檢,體檢合格后于2014年3月4日進入華潤物業公司從事維修電工工作。但高海望入職工作18天時,華潤物業公司向高海望提出要求“以后必須按白班+夜班+白班的工作方式,編入值班表”;公司要求遭到高海望拒絕后,便辭退了他。為此,高海望要求華潤物業公司支付體檢費未果。
2014年4月,高海望依法向沈陽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勞動仲裁,要求華潤物業公司履行上述義務。2014年5月,沈陽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了沈勞人仲字(2014)415號裁決,未支持高海望的仲裁請求。高海望不服此裁決,起訴至沈陽市和平區人民法院,要求判令華潤物業公司向高海望支付體檢費54元。
沈陽市和平區人民法院認為,《預錄用通知書》中已載明入職體檢費用54元合格后轉正憑發票報銷,該通知書“應聘者本人確認簽字”處有高海望簽字,高海望對該通知書上的簽名予以認可。該《預錄用通知書》中內容未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合法有效,對雙方當事人具有約束力。2014年3月21日高海望與華潤物業公司解除勞動合同時正處于試用期內,并未轉正,不符合報銷體檢費的條件。且高海望向本院提交的證據,不能證明是由于華潤物業公司的原因導致其試用期未滿,故判決駁回高海望要求報銷體檢費的主張。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