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大學應屆畢業生李文星通過互聯網招聘平臺Boss直聘求職,疑似在遭遇傳銷騙局后不幸身亡。一份本以為是上市公司敲門磚的Offer,最終讓一名求職者走向了生命的盡頭。“李文星事件”近日引發各方熱議,目前公安部門已經對此立案調查,真相終將大白于天下,但這個事件也折射出網絡求職平臺、兼職APP等普遍存在著蓄意欺詐、審核不嚴等亂象。
據監測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互聯網招聘市場規模將達到46.1億元,比去年增長18.8%。預計到2018年,這一數字將增至63.7億元。然而,網絡招聘詐騙大量存在已經嚴重影響了在線招聘市場的健康發展。
好心“老師”提點送紅包
如今,網絡招聘平臺成為尋找工作的重要渠道,但在形形色色的招聘信息內,往往隱藏著各種精心設計的“釣魚”陷阱。
來滬人員小程日前在一家知名網絡招聘平臺上,看到了一則招聘信息,一文化傳播公司正在招募帶車司機,并開出月薪8000元的條件。他當即撥打了聯系人“X老師”的電話。
次日,小程開著自己的私家車到了面試地點,面試官“龍老師”開出月薪1萬元、油費和停車費報銷八成的條件。小程覺得很滿意,當天就開始上班。
兩天后的晚上,“龍老師”邀請小程一起參加公司員工聚餐,很貼心地“建議”他:給公司“韋總”包一個1880元紅包,“方便以后報銷相關費用”。不僅如此,“龍老師”還暗示,以后讓小程來管理車隊。當晚,小程滿心歡喜地在吃飯時將紅包塞給了“韋總”,對方收下后鼓勵小程好好干。
第二天,小程在接送一個女同事時無意間聊到了“紅包”的事情,結果兩人雙雙發現,自己都給“韋總”送過紅包。小程遂去找“龍老師”要求退紅包錢,不料卻立即被對方拉黑了。至此,小程才明白自己被騙了,向警方報了案。
受害者加入團伙一起施騙
接到報警后,閔行警方通過排查確定了該網絡招工詐騙團伙的窩點。經梳理分析,警方逐漸掌握了團伙的人員構成、作案手法,同時查實了其他多名被害人。很快,警方出擊將團伙成員一網打盡,抓獲練某、高某等違法犯罪嫌疑人19名。
據練某交代,自己就是受害人口中的“韋總”,由他本人注冊了一家文化傳播公司,招攬高某等人為業務員,在各大網絡招聘平臺上發布招聘劇組相關工作人員的虛假信息,包括群眾演員、導演助理、藝人助理等職業,后向求職者收取1800元的“食宿費”和80元的化妝費,并將其中的40%作為提成返還給相關的業務員。
據團伙成員高某交代,他一開始也是受害者,除了1880元的費用外,他還花費了1萬余元請練某等人吃飯、送禮。沒過多久,當他明白這是一伙騙子時,為了挽回損失自己加入團伙一起行騙。目前,練某、高某等14人已被刑事拘留。
暑期求職謹防陷阱
其實,類似這樣的中介求職、網絡求職騙局并非個例。尤其暑假期間,往往是學生群體和畢業生求職的旺季,其求職心切加上缺乏必要的社會經驗,往往容易上當受騙。記者在咨詢了警方及相關部門后,梳理了幾大常見的求職陷阱。
◆網上兼職刷信譽:騙子在網上發布“刷信譽”兼職,寫著“每單任務只需5分鐘”、“每天2小時,輕松過萬”等信息。通過要求求職者購買充值點卡刷信譽,并保證之后返還本金加傭金的方式來騙取求職者的金錢。
◆等通知遇上“來我辦公室”:安排一次面試并告知應聘者回去等通知。之后電話聯系應聘者并說“猜猜我是誰”、“我是領導,明天到我辦公室來一趟”等類似的內容。應聘者往往會誤以為這個電話是此前面試部門打來的,容易答應不法分子的要求,不知不覺陷入騙局。
◆交完報名費體檢費被辭退:中介單位與騙子公司或皮包公司合伙詐騙,以推薦工作為名向應聘者收取報名費、服務費。隨后騙子公司或皮包公司編織種種理由拒絕上崗或中途辭退應聘者。
◆高薪招工短信引人上鉤:以優厚的工作待遇為誘餌,通過手機群發招工信息。一旦有求職者打電話過去咨詢,往往被要求交報名費、押金等,數額200元至2000元不等。騙子得手后,把手機號和銀行賬號一同注銷。
◆中介的招聘越誘人越需防:中介在醒目地點張貼相當誘人的招聘啟示吸引應聘人員上門。收取一定的服務費后稱招聘的職位已滿,只能安排應聘者到偏遠、工作環境差的崗位,或承諾盡快聯系合適的單位,讓應聘者留下聯系方式。實際上中介根本沒法兌現承諾,接著以各種理由敷衍、刁難應聘者。被騙錢財金額不大,應聘者往往自認倒霉,另找工作。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