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面對無情拒絕,你能再次站起來嗎?滬上金融業“最牛銷售”告訴勞動報記者:他們能!在億元級業績背后,是對自身專業的高要求。正如《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一書中所說,“看見別人推銷成功時,首先想到的應該是這是個人素質的成功。”
從全職媽媽到壽險規劃師4年半成交保額2.6億元
楊笑:平安人壽上海分公司保險代理人
業績:2013年至今累計成交保額2.6億元
熱播劇《我的前半生》中的子君,讓大家再次關注“全職媽媽”。同樣當過“全職媽媽”的楊笑,則演繹出不同人生:重返職場進入平安人壽僅4年半,累計成交保險金額2.6億元,現在帶領著一支60人團隊。
全職媽媽并非都是“子君”
楊笑的職場之路,聽起來更像是一個女性成長蛻變之路。英國留學歸來,做媽媽后她選擇辭去外企行政工作,成為全職太太。
在為兒子挑選保險時,代理人的溝通令她“一頭霧水”,楊笑只得自己花時間搞懂條款。不久后,一位朋友的同事托她幫忙看看已買的保險,她接到“任務”后,將重要條款標記、解釋。“如果你賣保險的話,我肯定到你這里買!”朋友的同事驚喜道!
楊笑當初的代理人得知后也說,“你很適合做保險代理人噢!”
這個偶然的插曲,加之對平安這個大平臺的信任,楊笑決定回歸職場,成為保險代理人。也曾遭“一萬點暴擊”
離開職場幾年的楊笑,并無太多人脈資源:“兒子同學家長,可能是我最大的社交圈了。”
一次,她給兒子幾位同學準備了保健枕頭當六一小禮物,當她致電其中一位家長詢問地址表示直接快遞過去時,得到的反饋給了她“一萬點暴擊”:“我們不會買保險的,地址也不必問了……你在這個行業待滿三年再說吧。”楊笑想不通,她并未提及一點關于保險的事,僅僅是這樣一份職業,為何竟會被平時熟悉的家長拒于千里之外?
“保險是好東西,那么多人不了解它,僅僅因為一些代理人不專業……”她想改變這一切。
“不要因為別人的行為來影響你的決定,要有自己的節奏。”困難時先生的鼓勵,至今仍被楊笑銘記在心。
認真研究每份保單,自學相關法律知識,重視每一次與客戶的交談,不斷尋找突破口,楊笑的目標是,做一名有專業素養并受人尊重的壽險規劃師。
“從不求人”的團隊管理者
在這個行業里,有的代理人挖遍身邊資源,賣出幾份保單,最后離開。楊笑不同,她從不找身邊親近的人“下手”,“親戚朋友知道我是代理人,他們有需求自然會主動找我,從業這幾年,沒有一份保單是因為出于幫助我而完成的。”她自信于自己的專業和服務。
至今,楊笑已有270位客戶,他們中有機長、律師、醫生、會計師、企業主,也有路邊早餐小店的小老板。
也就是說,每4個多工作日,楊笑就能簽約一位客戶。截至目前,楊笑已累積為客戶送出2.6億多元保額,在平安保險全上海所有的老中青代理人中,排名前20的精英代理人。
她常常調侃說:“我不是億萬富翁,但我可以創造億萬的社會價值,我送出去的這些保額,終有一天會在客戶和其家人需要時變成現金給予幫助。”
最近,楊笑成立了自己的瑞眑直轄部,從代理人升為團隊管理者。在團隊的選擇上,楊笑有自己的衡量標準,“年齡在25周歲到40周歲,最好是有兩年工作經驗,思想正向,能夠嚴格自我管理的人。但最重要的是,對保險的意義和功用要認可。”只有這刻在骨子里的認同,才能在困難時超越自己。一個優秀的壽險規劃師,一定是有愛的、內心堅強的,會理解客戶而換位思考的。
楊笑說,這是可以成就終身的職業,只要你愿意,80歲了,都可以活躍在職場。
除了體現自我價值,這份工作還給楊笑帶來了什么?“有能力照顧和愛家人,感謝平安,給我成長的平臺和機會,比如孩子在國際學校接受教育,每年家人都要有2次以上的familyholidays。”她感恩先生和父母都非常支持她的工作。
當問及收入時,她笑笑:“如果把我每年的稅收作為薪資去招募,估計應征者會有很多,但這些都是每天工作15小時換來的!”
專業性與耐性是關鍵詞化“冤家”為“貴人”
權在明:民族證券理財經理業績:總公司排名前3%,客戶總市值數億
同時為上千名固定投資者提供服務,總市值達數億;曾經的“冤家”客戶成為事業上的“貴人”,除自己大筆投資,還介紹了許多客戶……在更多屬于男性的券商“戰場”,權在明“巾幗不讓須眉”。
不停說話是工作常態
“您好,張老伯嗎,恭喜您中了一只新股,但您還沒有及時繳款,別棄購了哦,這樣會進黑名單的。”在民族證券延平路營業部辦公室,理財經理權在明正挨個聯系中了新股卻沒有及時繳款的投資者。
在她辦公桌上,除了好幾摞厚厚的客戶資料,最多的是拆開包裝沒來得及吃完的潤喉糖。作為一名理財經理,她每天工作常態就是不停說話。早上7點30分,就開始推送微信,回顧行情,分享觀點,而為確保字句無誤,通常她都會反復朗讀數遍。9點開始,內線電話接聽指示、外線電話聯系客戶,不時穿梭于散戶大廳及各大戶室,為投資者答疑解惑,直至下班。
經常還沒等下班,權在明的嗓子就冒了煙。
券商或許更多是男性的戰場,可權在明卻是“巾幗不讓須眉”,營業部里,她是一位資歷能力都十分過硬的“干將”。去年,權在明在營業部理財經理的系統考核排名中位居榜首,而在總公司的大排名上,她更是殺進了前3%!
忍耐與專業獲得理解
在她看來,要干好理財經理的活,最重要就是兩個關鍵詞:“專業性”與“耐性”。而促使她形成這一認識的,卻源于一場和客戶的小“摩擦”。
2004年,為回饋在營業廳參與股市投資的客戶,營業部決定,以客戶當月傭金費率作為參考標準,贈送一些紀念品。然而,因微小差距,一位投資者最終與獎勵無緣。氣憤的投資者當即就沖到權在明辦公室,討要說法。“傭金費率肯定沒算錯,我算了好幾遍,也讓他自己算了,但人在氣頭上,什么也聽不進吧。”權在明回憶,作為剛入職的新人,盡管當時心里很委屈,但她始終克制情緒,不與客戶正面沖突。
盡管發生不愉快,她仍然與該客戶維持聯系,即使對方的臉色一直不好看,她也始終耐著性子,這一熬就是三年。
在這期間,只要有新政策或突發,她便會第一時間學習了解,并及時通知該客戶,對于他提出的質疑,能解答的當面解答,不能解答的也會馬上求教后告知。“時間一長,溝通一多,氣也就消了吧。”大概過了三年,這位客戶辦業務時,主動向權在明道歉。通過這件事,權在明相信,只要有足夠的“專業性”,保有充分的耐性,一定能得到客戶支持。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