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臨近過期的進口橄欖油被貼上新標簽后,保質期自動延長了兩年。使用如此手段,1萬余瓶過期油“重獲新生”,但消費者食品安全卻遭受威脅。勞動報記者昨天采訪獲悉,浦東警方偵破一起涉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案,1300余箱“問題”橄欖油被警方查獲,總案值高達900余萬元,涉案5人因涉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被刑事拘留,其中一人被批捕。
外籍老板指使換標簽
家住浦東的小陳早年在深圳工作,后來滬結婚定居。大學學歷的她在2011年前后進入浦東南路1101號一家外資食品公司工作。
雖然沒有任何相關行業的從業經驗,但并不妨礙小陳在短短數年內成為該公司的中方聯絡人,負責該品牌橄欖油在華的銷售工作。
2013年,小陳發現企業位于寶山倉庫內的一批滯銷橄欖油將在1個月后過期,恐有巨大損失。小陳隨即將此事匯報給意大利籍老板。但外籍老板則回復稱,這批油在海外銷售均是貼有3年保質期的標簽,但是在中國只有1年,只需更改標簽,就可以“完美”解決問題。于是,外籍老板從意大利向小陳寄來了一批保質期遭篡改的新標簽,指使小陳進行更換。
接到指令后,小陳又找到了物流公司的老趙,一起完成“換裝”,使得臨近過期的橄欖油不僅沒有報廢,反而將保質期延長了兩年。隨后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期間,經由該企業分銷的“問題”橄欖油通過線上、線下的形式,以每瓶人民幣25至150元不等的價格銷往浙江、江蘇等12個省市,共為該企業盈利13萬余元。但此時,這批油品已經過期近2年。
警方深挖帶出“案中案”
但小陳“瞞天過海”的手段并非完全沒有留下破綻。今年2月,浦東公安分局治安支隊食品藥品環境犯罪偵查大隊接到線索,舉報小陳所在企業更換產品標簽,銷售過期進口橄欖油的行為。
接報后,食品藥品環境犯罪偵查大隊立即開展核查工作。在確認小陳所在企業的違法事實后,警方繼續深挖問題橄欖油的去向。隨后,一家二級分銷商引起了警方的注意。其企業負責人崔某位于青浦香花橋地區的一家倉庫也隨即進入偵查視線。民警發現,這家分銷商倉庫內不僅存放有大量過期的進口橄欖油,而且有工人正在更換標簽。
今年4月,在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的配合下,專案組在位于浦東梅園地區及青浦香花橋地區兩處倉庫實施統一抓捕行動,先后抓獲犯罪嫌疑人陳某等6人,查獲過期意大利、西班牙進口品牌橄欖油共計1300余箱(約1萬余瓶),涉案金額達900萬元人民幣。
目前,涉案5人因涉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被刑事拘留。其中,陳某被浦東新區檢察院批準逮捕。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