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2016年6月20日中午,勞動保障監察機構接到鎮社會保障中心反映,稱該鎮某食品公司門口聚集了百余名實習生。接報后,勞動保障監察機構立即派員趕赴現場處置。
經了解,這些聚集人員主要是上海某工業大學和某農林職業學院的在校學生。近日,該工業大學學生小龔和農林職業學院學生小王接到自稱為中介公司職工的電話,表示目前某食品公司正在招聘暑期實習工,希望有志者及時報名、聯系。隨后,小龔與小王在QQ群上轉發了該信息,并陸續接到合計百余名學生的咨詢、報名,每位報名的學生向那位自稱中介公司職工的人支付了報名費、咨詢費、管理費等數十元。6月20日上午,根據“指示”,工業大學的67名學生及農林學院的46名學生同時到食品公司進行面試、應聘。但該食品公司表示從未發布過招聘信息,也未打算使用實習工。小龔和小王等人再次聯系那位中介公司職工時,對方已不知去向、無法聯系。此時,百余名學生茫然失措,進退兩難間又不愿離去,紛紛圍坐在公司門口,影響了該食品公司的正常生產經營秩序。
在獲悉情況后,監察員立即配合當地有關部門采取措施開展處置工作:一是安撫在場學生情緒,要求他們理智、有序地配合進行人員信息登記;二是積極與發布招聘信息的中介公司取得聯系以進一步了解情況,并向該食品公司負責人詢問有關事項;三是及時向上級部門匯報現場情況,尋求協助與支持。然而,六月暑氣已濃,又值正午,在場數名學生已有中暑癥狀,焦躁不安的情緒在學生中逐漸彌漫。此時,監察員聯系上了現場學生所在的兩所院校,希望由學校領導出面,做好學生的協調工作,督促其盡快返校,確保各方安全;并建議食品公司開放職工食堂以安置烈日下的學生,并做好防暑降溫工作,確保學生情緒平穩。
在當地有關部門以及監察員的溝通協調下,百余名學生全部返回學校,公安機關也通過相關途徑追查那位自稱中介公司職工的人。最后,監察員向食品公司指出,如果要發布招聘信息,一定要通過正規途徑,避免發生類似情況。
[案件分析]進入暑假,不少學生都想找一份勤工儉學的工作,既能豐富閱歷,又能獲得一份收入。但對于尚未進入社會的學生來說,由于涉世不深、社會經驗少,很容易陷入招聘陷阱,被不法分子有機可乘。在該案例中,不法分子通過現代化信息設備(電話、網絡為主)發布虛假信息,在騙取財物后,便銷聲匿跡,但這對上當受騙的學生造成了傷害,甚至影響到了正常的社會秩序。
學生暑假實習遭遇的常見“陷阱”通常有以下幾種:一是以招聘為幌子騙取費用。學生在交了中介費、服裝費、體檢費或保證金等費用后,被招聘方騙到虛假的企業,或者一直不安排實習崗位,直到學生主動放棄;二是克扣或拖欠實習報酬。有些中介公司雖然安排實習崗位,但以各種理由不全額發放學生應得的勞動報酬,如違反工作紀律、損壞辦公物品等;三是“壓榨”實習生。有些實習學生被要求完成超額的工作量,卻只拿到極少的報酬,甚至“零報酬”。因此,學生暑假實習應提高警惕,對企業的招聘信息作出基本判斷,不要輕信對方。
實習生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不要隨意通過不可信、不知名、不熟悉的方式尋找實習崗位;二是應聘時確認招聘單位證照是否齊全;三是應聘過程中一旦對方提出要先交納費用,要引起重視,堅決予以回絕,若已經交費的,應及時向對方索取收據憑證,保留相關證據;四是一定要簽訂相關的實習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以免自己的權益受到損害。
(曹國強、張尉尉、嚴波,上海市勞動保障監察總隊)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