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在共享單車競爭趨于“白熱化”的同時,一部《上海市規范發展共享自行車指導意見(試行)》(現已結束征求意見),卻著實給共享電單車的發展潑了一盆冷水。在這份《指導意見》中,市交通委首次提出“上海不發展共享電動自行車”。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共享電單車品牌,享騎方面表示,在正式意見出臺前,會暫時停止投放新車,而存量單車將繼續營運。
具體方案仍在商討
記者查閱了上海市交通委發布的《上海市規范發展共享自行車指導意見(試行)》,其中明確提出“結合本市城市發展規劃、公交優先發展戰略、道路通行條件和交通安全狀況,本市不發展共享電動自行車”的要求。
據了解,除上海外,多個城市此前也已相繼發文“不歡迎”共享電單車。今年,北京先后叫停并要求收回了“小蜜公共電動單車”與“電斑馬”。“小鹿單車”在天津上線12天即被要求停止服務。
“不發展”的理由,多集中于該類電單車,不符合國家電動自行車的有關標準,存在安全隱患。市交通委指出,由于共享電動自行車產權不屬于個人,存在騎行對象不確定、不固定的情況。第二,由于車速較快,且騎行者對車輛技術性能熟悉程度不一,尤其是每一次使用后,缺少安全性能檢查和操作交接,一旦駕駛操作不當,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極易引發交通安全事故。第三,充電過程和露天停放對電池的安全也有很大的影響。
據交警部門統計,上海市因電動自行車肇事的道路交通事故,去年共發生108起,導致95人死亡,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死亡率由2015年的60%上升至2016年的88%,事故死亡率高且呈大幅度增長趨勢。
不過,與明確的“禁止”而言,“不發展”三個字顯然存在一定的解釋空間。市交通委目前表示,具體方案仍在商討,待正式《指導意見》發布才能確定。
6萬輛存量車將繼續營運
“規范共享電單車市場是在情理之中,但要說‘不發展’多少有一些意料之外。”上海享騎電動車服務有限公司運營總監錢表示。她告訴記者,享騎目前在上海市累計的投放量已突破6萬,并申請到了7萬塊電單車牌照,注冊用戶超過100萬,日訂單量達30萬次,這一數字不僅是電單車市場的佼佼者,而且還要超過不少共享單車。
對于電單車存在的安全性問題,錢認為值得商榷。“這么高的事故率及致死率,是整個電單車領域,有私家的,也有共享的,但全部算在共享電單上,并不準確。”她坦言,享騎電單車是符合國家制定的電動車標準(1999年國家出臺的《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由于企業有中控系統,單車的最大時速不會超過20公里/時,而一些私家電單的時速會比我們快20%到30%。”
倘若“不發展”政策明確,享騎是否會退出上海市場?錢認為,“應該不會要求合規上路的共享電單車企業直接退出上海市場吧,這個我們暫時還沒有打算。”她透露,在正式意見出臺前,企業會暫時停止投放新車,而市面上存量的6萬輛單車,會繼續營運,保證上海已注冊用戶不會受到影響。至于下一步企業車輛投放的節奏,會依據政府管理部門的意見進行考量。
“近幾日沒有出現用戶大規模索回押金的情況,用戶數依然在穩步增長。”錢透露,企業在征求意見階段,已通過書面郵件方式向主管部門提交了反饋意見。
電單車市場仍有較大需求
上海共享單車市場激戰正酣,不斷有后來者入局,如成都的“1步單車”、天津的“酷騎單車”上周也登陸申城。而在共享電單車領域,據不完全統計,國內目前共有七號電單車、蜜蜂出行、易百客、租八戒、享騎出行、獵吧等二十余家品牌。
這幾日,申城街頭使用電單車的用戶依然不少。針對《指導意見》中提及的,出于安全考慮而決定不發展共享電動車的內容,也有市民表示遺憾。“我平時是直接騎電單車去單位的,長距離騎普通共享單車太累了。”郭先生表示。
根據享騎方面的數據顯示,用戶使用電單車的平均距離在5-8公里。錢認為,共享單車、共享電動車實際上并不存在重復覆蓋的競爭關系,二者應互為補充。租八戒CEO胡文濤則指出,目前共享電單車仍處于發展初期,最大的問題其實還是要看政府的態度。
業內人士指出,如果社會區域“共享電單車”受到嚴格的監管,未來電單車的出行區域或將發生改變,比如會在半封閉區域的校園、景區、產業園等。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