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針對“易到”用車APP,記者昨日繼續走訪發現,有司機今年2月份起提現十余次均失敗,司機與用戶均稱已無客服電話。此外,易到上海辦事處因周末無人值守,據稱仍在經營。其公司注冊地位于北京,去年曾列為“經營異常”,至今年3月解除。值得關注的是,易到用車至今未領取網約車牌照。對于用戶充值資金,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屬于無人監管。

有司機提現十余次失敗
“上海易到司機提現已經很困難了。”這是林師傅在微博上的感嘆,去年6月加入易到的他,至今仍有數百元的辛苦費無法提取。“我單子接得不勤,做得也不多,但圈里有司機至少有幾千塊拿不出來。”
究竟是“提現難”還是“不能提現”?
林師傅告訴記者,他從今年2月份起,曾在規定時間內,連續提現十余次,均以失敗告終,但也有少數人能夠提現成功。
記者在“易到司機吧”的貼吧內發現,有個別帖子為慶祝“僥幸”提現成功的交易截圖,最近一帖的時間為4月10日。而更多的帖子都在訴說著自己提現不順的經歷。
易到稱因“系統不穩定”
對此,易到相關人士告訴記者,“提現難”是春節后就存在的情況,原因是“間歇性系統不穩定”。公司解釋,司機提現失敗,究其原因,是公司正與有關部門的信息交互平臺進行數據對接,導致部分功能受到影響。易到強調,造成的影響是小幅的,對接工作近期就會完成,到時問題就解決了,工作日的10:00-15:00在該時段內均可正常提現。
林師傅還向記者透露,由于提現過于困難,不少司機已經轉投其他網約車平臺。而包括他在內的不少人,則接起了“私單”,即在接單后,聯系乘客在平臺上取消訂單,再代以現金結算。“可愿意這樣配合的乘客不到20%。”林師傅坦承,如果不愿意配合,他們也寧可不做生意。“錢提不出來,不等于白干嗎?”
有司機表示,這也是消費者為何經常無法叫到車的原因之一。
上海辦事處仍在經營
那么,公司的辦公“實體”情況又如何?
周末,記者曾前往位于楊浦區隆昌路上的易到公司上海辦事處,公司因周末而無人值守。據附近店鋪及巡邏保安介紹,該公司仍在正常經營。“但這家店好像主要是為司機提供租車服務的,不處理投訴。”一位保安告訴記者。
昨日,記者通過“天眼查”系統了解,“易到用車”屬于北京東方車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公司注冊地位于北京,法人代表為彭鋼,注冊資本1100萬人民幣。
在經營風險一欄,記者注意到,公司曾于去年10月26日,因登記住所無法聯系,被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豐臺分局列為“經營異常”,直至今年3月13日,予以解除。
三問易到
為何取消客服電話?
司機提現難,用戶叫車難,同時與易到“聯系”也難。
“投訴也沒人理。”林師傅稱,新版本的易到APP移除了原本的人工客服電話,而電子投訴平臺,又只有“冷冰冰”的自動回復。
“去年年底前,400的電話是可以打的,現在只能通過郵件,非常不方便。”用戶陶先生表示。
在易到的回應中,記者注意到,公司認為“取消客服電話”系謠言。可記者無論是在官網、還是APP上都未能查找到。實際上,去年年底,易到便不再提供人工電話客服。
對此,易到表示,這是客服體系的優化升級,新體系包括在線客服、郵箱客服以及預約回撥三種形式,更注重用戶體驗定位,符合易到專車品牌的高品質服務定位。易到的白金卡、鉆石卡以及企業用戶都可以享受人工電話客服服務,金卡以及銀卡用戶也可以在行程結束4小時內享受預約人工回撥服務。
“易到原先是有電話客服的,現在取消了,除非能保證其他方式能及時有效處理消費者的訴求,否則就是單方面增加了消費者的溝通難度與成本。”市消保委副秘書長唐健盛直言,這樣的做法并不合理,也不公平。“換句話說,回撥的意思是,消費者是找不到平臺的,只能等平臺的電話。”
用戶224天充值超60億元?
據媒體報道,2010年5月,易到用車誕生。2015年10月,已于一年前已經完成了D輪融資的易到接受了樂視7億美元的戰略投資,“絕對不參與補貼大戰”的周航將公司70%的股份轉交到了賈躍亭的手中。
可緊接其后的是,易到也加入了燒錢大戰的行列,搭上了樂視的順風車,易到推出了充100返100的活動,還額外贈送樂視視頻的會員。樂視也借著易到的專車推廣樂視手機和電視,帶動銷量。到2016年7月,易到宣布100%充返活動結束,這場持續224天的活動中,累計充值金額超過60億元,共有653萬用戶進行了充值,人均逾900元。
在被問及通過充值,易到獲取了60億元資金的說法,易到方面稱,并不太了解這個數額的說法從何而來,將聯系相關部門進行調查了解。
相關報道稱,對于樂視來說,這或許是一筆不錯的戰略投資,對于易到自身來說,60億元的進賬也意味著60億元額外的返現。其間樂視頻頻傳出的資金鏈斷裂的負面新聞,也使得易到多多少少有些尷尬,這60億元是好是壞確實不好說。
自樂視輸血之后,周航曾對易到的變化評價過“起死回生”,但自2016年2月起,樂視人力部門就通過內部信任命彭鋼為易到總裁。緊接著,易到法人代表也從周航轉變為彭鋼。“公司CEO周航、法定代表人彭鋼目前都未離職。”易到負責人表示。
無網約車牌照涉嫌非法運營?
今年3月初,滴滴正式宣布拿到網約車牌照。目前,全國僅有包括滴滴、神州專車、首汽約車等網約車平臺宣布拿到網約車牌照。而易到方面至今仍未能獲取該牌照。“我們預計近期吧。”易到方面透露。
記者了解到,根據規定,申請從事網約車經營的,應當具備線上線下服務能力。業內人士指出,在該程序中最復雜、時間最久的就是線上能力的審核。對于大的平臺來說,“網絡服務平臺數據庫接入出租汽車行政主管部門監管平臺”是一項大工程,因此需要足夠的時間對接。而線下服務能力的認定則相對簡單,各大公司應該都可以達標。
那么,目前仍未領取網約車牌照的易到,是否有非法運營之嫌?易到方面,對此暫無回應。
有律師認為,若易到無領取網約車牌照,那么其合規性是存在一定疑問的,但是否構成非法運營,這還須細化判斷。
業界觀點
市消保委:消費者有權要求退還充值款
“網約車平臺用戶充值屬于‘提前預付’行為,用戶在享受優惠的同時也面臨充值資金的安全性問題及一系列潛在風險。”采訪中,吳冬律師直指其中最大的風險,莫過于平臺挪用資金的風險。“鑒于網約車平臺中平臺和用戶處于信息不對等位置,可能會發生余額尚存而平臺卷款而逃的現象。”
記者從易到獲悉,充值預付款項,僅在三天之內可申請退款,其他情況不退。針對企業的這種說法,市消保委副秘書長唐健盛指出,平臺這種設置是不合理的。在他看來,既然是預付性質,充值的錢的所有權仍屬消費者,只要沒有實際消費,則消費者完全有權利要求平臺退還充值款。平臺不予退款的行為侵犯了消費者對商品或服務的自主選擇權。
市消保委法研部主任汪鶇指出,企業有向消費者披露相關信息的義務。“網約車預付資金管理涉及到消費者消費安全,相關信息應當明示給消費者,這也是企業吸引消費者的競爭力體現。”他表示。
市預付卡協會:企業有義務向消費者提醒風險
針對易到充值的預付消費模式,上海市單用途預付卡協會執行副會長范林根坦言,打車軟件充值屬于單用途預付卡,“卡可以是實體的,也可以是虛擬的”。他的觀點是:交通類預付卡目前無監管,但有關生活消費的方方面面,所有行業預付卡都應該納入監管。
值得關注的是,范林根強調:企業有義務把自身情況,包括消費者可能的風險、消費者理性消費的善意進行告知。“這就好比,消費者點菜時,當然想點什么都可以,但飯店有義務提醒消費者理性消費,這是商家、經營者應盡的義務,就像提醒投資有風險、吸煙有害健康。”
據了解,此前商務部出臺的《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規定了預付費卡備案制度,該制度適用的行業包括零售、住宿和餐營業、居民服務業。“目前,網約車平臺服務不包括在上述行業類型中,未被納入預付費卡備案制度。”范林根介紹,商務部的規定是2012年頒布的,不僅是網約車這類新平臺未納入,另外包括培訓、教育、健身、體檢等在內的預付卡發行較多的行業也不在備案監管范圍內。
好消息是,未來更多行業的預付卡或將納入監管。范林根告訴記者,目前申城有關業務主管部門對單用途預付卡立法正在積極推進中,“爭取年內能夠出來,目前思路是要全覆蓋的,不單是現有的商業預付卡,包括旅游、健身、教育、交通等或都將納入監管。”
有法律專家建議,應盡快建立第三方賬戶監管預付卡資金,改善預付卡資金安全僅靠商家自身信用的模式。對30%的存管資金比例可適當提高,通過給預付卡上保險,一旦商家關張跑路消費者可直接理賠。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