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據新華社北京3月19日電:近日,杭州市東園小學副校長吳海燕發現,八成送孩子進校門的家長一手攙娃一手撐傘,身上還背著沉重的書包;有老人最后蹲著給娃換鞋,卻被娃頻頻埋怨。于是,她給600位家長發短信,要求家長讓孩子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誰知僅有3位家長回復,吳海燕因此被網民稱為“最郁悶校長”。她的“郁悶”,也引發了社會對兒童家庭教育的廣泛熱議和反思。
校園“三幕”引校長反思
3月13日7時許,杭州下著大雨。吳海燕像往日一樣在校區巡查。半小時內,連續發生的三件事讓她郁悶不已。第一,她發現八成送孩子上學的家長背著孩子的書包,一手攙娃一手撐傘。第二,她和往常一樣準備從教室搬凳子到走廊,方便孩子換掉雨鞋,卻聽見有家長大喊:“凳子在哪?學校怎么這樣服務?”當她解釋情況并問該家長能否幫忙時,對方卻以趕著上班為由拒絕。三是凳子放置好后,孩子們便自顧坐下。有一位爺爺蹲下替孫子換鞋,孩子卻和其他孩子打鬧,還埋怨爺爺:“你給我穿的是什么鞋子,鞋子這么小你讓我怎么活?”爺爺聞言不停道歉。吳海燕問孩子:“怎么能這樣跟爺爺說話呢?”孩子臉紅說了句“對不起”,爺爺卻賠著笑臉解釋:“跟孫子沒有關系,是我的錯。”
“溺愛之風不可長!”深感痛心的吳海燕決定,今后下雨天將不允許家長進校園接送學生。她通過學校的廣播對全校孩子講述案例分析原因,并提出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天根據次日課程整理書包,一把雨傘、一個書包、一雙鞋子,都需自己拿;孩子到走廊自己搬凳子換鞋,并把凳子留給后來同學使用;同時請孩子們帶話給家長,對家長的“代替”說“不”,希望家長配合并支持學校。
隨后,就同一內容,她擬了一條300多字的信息,用校訊通平臺給600多位家長群發了通知短信,然而,半小時中只有兩位家長回復。
多數人認同“溺愛是害”
“是我小題大做了嗎?還是哪里做得不對?”吳海燕陷入了不安與自省。她因感慨而發的朋友圈和她關心的“教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引起媒體和網友的關注,她還被網友稱作“最郁悶校長”。
相關話題在網絡上引發熱議。有人認為,這樣的行政做法過于強勢,沒考慮受眾感受。但多數網民支持吳海燕的做法:“溺愛是害,難道要照顧孩子一輩子嗎?”
現實生活中,吳海燕也收到更多的點贊。不少家長見到她豎起大拇指。3月16日,學校又通過校訊通發布校門外接送學生的補充細則。“家長們回短信了,紛紛表達歉意和支持。”吳海燕說,教育理念不是只通過一個人力量、做一個活動就可實現,還需要廣大家長支持。“家庭教育缺失不僅導致自理能力差,也會對孩子性格塑造產生消極影響。”海口市濱海第九小學副校長吳少蘭說,有個別家長“護短”,孩子和同學發生沖突傷到對方,老師協調引導時孩子承認了錯誤,但第二天又否認了。家長稱孩子是因年齡小害怕才承認的。家長逃避責任作出了錯誤示范,長此以往孩子容易形成不誠實、不愿擔當的性格。
專家建議家校各司其職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說,在實踐中,家庭教育往往變成學校要求家長去關注孩子的成績,而忘記了家庭教育更應是父母子女如何互相尊重、有效溝通,當孩子有不良習慣的時候,應該怎么樣去教育他。
熊丙奇建議,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作應該各司其職。學校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知識教育,同時關注學生的道德品質等,讓學生有健康的身心發展;家庭更應該注重生活教育,關注孩子做人做事。為了實現綜合發展,必須完善對學生的綜合評價機制。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說,我國家長的代勞教育觀念比較普遍。一方面,家長不給孩子自主決定的權利,所有決定都幫孩子做;另一方面,不讓孩子承擔任何責任,認為只要學習好就可以了。他建議,父母在孩子小時候就要劃清彼此之間的責任承擔界限,孩子做錯了事,家長不能幫著承擔。
吳少蘭表示,近年來,“家長學校”在指導家長如何開展家庭教育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除了本校老師外,“家長學校”的教員也可來自家長和家庭教育專業組織,關鍵是要有家庭教育專業知識。
溺愛下的成長或是逆意脾氣壞不講理
崇明商家網表示:溺愛下的成長或是長大后若逆意,其脾氣變壞且不講理,很多時候確實應該放手,隔代教育最怕的就是老人以為子女認為自己對孫兒不好,所以通常都會做出一些過分溺愛的事件發生,譬如;公車別人讓老人坐,結果自己不坐或不抱著坐卻給小孩坐,這樣是對讓座者的不尊重,同時也養成壞習慣,看到這樣的情形更讓年輕人以后不愿意讓座了,這些都是弊端。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