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從一個個普通的手機應用,到每場發布會上不可或缺的部分,過去一年里,網絡直播全面爆發,受到社會各界矚目。2016年也號稱網絡直播元年。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公布的第39次全國互聯網發展統計報告顯示,截至去年12月,我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到3.44億,占網民總量的47.1%。其中,演唱會直播、真人秀場直播、游戲直播、體育直播等四大直播類型的用戶使用率為15.1%-20.7%不等。去年網絡直播市場,月活躍直播用戶高達1億戶,用戶總數較當年6月增長1932萬。最新公布的《花椒直播年度直播大數據》顯示,該平臺粉絲全年累計共送出12.8億個甜甜圈,相當于1.28億人民幣。伴隨著網絡直播的如火如荼,網友為喜歡的主播一擲千金、未成年人偷偷花費數萬元打賞心儀主播、政府官員為打賞主播挪用百萬公款等新聞層出不窮。
統計發現,過去半年中,因直播打賞引發的糾紛甚至違法犯罪行為相關的公開報道事件就有28件,涉及金額超890萬元。其中未成年人趁家長不注意打賞網絡主播,花費過萬后才被發現的新聞報道達6起;公務人員或公司會計為打賞主播挪用資金者有4人,金額總計700多萬元。此外,關于為打賞主播進行盜竊、詐騙等犯罪行為等有14條相關報道。
打賞無須實名認證
今年2月,銀川市13歲女孩小麗(化名)為討音樂主播開心,從家中偷拿4000多元。由于沒有銀行卡綁定的支付軟件,小麗將這筆錢拿到了附近一家手機店進行充值,然后全部打賞給了自己心愛的主播。小麗的父母知情后想追回錢款,卻被告知無法立案。經調查,小麗是主動將錢打賞給主播的,其間并沒有發生任何詐騙行為,因此不構成刑事案件。
據了解,大部分直播軟件都在畫面底部設置了打賞功能,用戶可通過綁定微信或支付寶等支付方式購買平臺提供的禮物,送給正在直播的主播。平臺會為用戶提供價格不等的禮物類型,部分免費禮物可以通過完成日常任務完成,充值所購禮物起步價為6元,單筆上限為98元、298元或1598元不等。此外,用戶也可通過個人設置購買平臺提供的虛擬貨幣,供觀看直播時使用。
筆者體驗映客、一直播等直播軟件發現,在充值過程中并沒有身份核實等步驟,用戶只需綁定移動支付方式就可進行充值。
缺乏打賞監管機制
目前,有關部門的監管主要集中在內容審核方面,而關于網絡直播的打賞機制,目前未出臺相關法規。
針對涉及直播打賞而頻發的糾紛和因此引發的違法犯罪情況,有律師表示,網絡直播平臺設置打賞功能本身無可厚非,但應避免誘導性打賞的行為。對于未成年人因網絡直播巨額打賞引發的糾紛,因為未成年人并不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當打賞金額與其行為能力不匹配或盜用監護人財產進行打賞時,監護人可向受益方要求返還。
另外,如果網絡平臺涉嫌傳播淫穢等違法犯罪行為,這部分打賞所得就屬于犯罪所得,必須予以退還。該律師呼吁,直播平臺在開通打賞功能時,也應當盡力完善相關打賞行為人的審核和監管機制,以避免不必要的糾紛。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