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手機不慎碎屏后,欲通過此前購買的“碎屏險”更換屏幕,卻成了一件無比艱難的事。不但被一家維修商的多個客服電話“踢來踢去”,還始終沒有一個結果。而購買了“Hi維修”業務的市民屢屢遭遇相似情況。昨天上午,市消保委就近期連續收到的10余起“碎屏險”投訴,約談“Hi維修”上海英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記者了解到,市消保委敦促“Hi維修”方面切實解決每一起消費者的投訴,“Hi維修”表示認可并將執行。
在約談會現場,市消保委現場連線了包括張先生在內的多名投訴市民,市民的投訴對象均指向“Hi維修”。一位消費者去年6月向“Hi維修”購買了由“深圳人保”承保的“碎屏險”,但碎屏后聯系“Hi維修”,卻無回復,又和人保聯系,卻查不到保單號。另一位消費者則是在維修碎屏時,被一名“Hi維修”員工推銷,購買了碎屏險。但在后續聯系時,消費者被告知“Hi維修”已與保險公司終止合作,要作退回保費處理。此外,更有多位消費者在要求出險時,遭到“Hi維修”單方面解除合同。
“明明是合同當事人,卻不履行責任,轉而讓消費者尋找其它保險公司自行解決。”在約談會現場,市消保委就上述案例要求涉事公司說明情況。上海英夢網絡科技的負責人表示,目前,公司共銷售此類產品768筆,付款成功的有500多筆。同時,該負責人矢口否認消費者購買的是保險,強調是延保服務,“保險是保險,賣要有資質,我們不能賣。”
然而與之矛盾的是,在一份公開宣傳資料上記者看到,該企業注明“Hi維修是PICC中國人保特約維修商,購碎屏意外保障,享維修放心時刻,送家庭電器自然災害險”。很明顯,該企業是將普通的延保服務,包裝成了PICC(中國人保)的碎屏險來銷售以贏得消費者信任。
在合同主體這一問題上,“Hi維修”負責人說法不一,強調提供服務的是第三方“深圳托普”,第三方將該產品向保險企業投保后,“Hi維修”負責具體執行,“深圳托普”才是合同主體。而在提供給消費者的合同中,卻注明其與“深圳托普”均為合同一方。
市消保委副秘書長唐健盛表示:“網絡誠信很重要,因為網絡消費大多是跨地域大的,主體關系復雜。所以消費者往往無法了解真實的情況,很容易受到商家誤導。而且在問題發生以后,不良商家也會利用網絡的虛擬性推脫責任,使消費者無從著手維權。”
他還提醒,“現在保險公司也都有碎屏險,但和這家公司銷售的產品完全不同。消費者購買時,建議直接向廠方或直接授權服務商購買。”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