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一只蔥油餅和一碗餛飩的關停復業,或影響到一座城市中弄堂美食的命運。因無證經營被關閉近2年的夢花街餛飩,經食監部門牽線、“餓了么”訂餐平臺扶持,昨天重新打開大門。
“政府轉變職能,深化‘放管服’,打開思路開門迎客,爭取讓一批有上海傳統特色的弄堂美食新生。”市食藥監管局局長閻祖強對此表示。
排隊3小時好吃,還是老味道
上午不到9點,距離開門尚有1個多小時,全新的夢花街餛飩店門口,已經聚集了百余名從全市趕來的市民。“現在取號到200號,今朝不賣,全部免費試吃。”老板宋根興的女婿紀先生告訴記者。
“聽老鄰居說今天開業,我早上7點就趕過來買餛飩,沒想到碰到了免費試吃。”家住西倉橋街的陳阿婆告訴記者,她一家三代都是夢花街餛飩的老顧客,過去常常一買就是50、100個,小孫子特別喜歡吃。
“我太太娘家住高家弄,就在夢花街旁,可以說是這家的餛飩陪伴她長大的。”排在8號的顧先生告訴記者,為了這一口“小辰光的味道”,這對80后小夫妻一大早就從普陀區趕了過來,由于人太多,兩個人被分到了不同的兩個桌子。
相比過去局促的空間,新店環境寬敞雅致多了,最多一次能坐18位顧客。記者在現場看到,新的廚房亦是標準化的餐飲后廚。紀先生告訴記者,雖然搬了新家,但餛飩味道不變,從剁餡、拌料、包餛飩一直到湯料,還是那一口原汁原味的“媽媽的味道”。為此不僅全家齊上場,還招募了四個幫工。
“好吃,好吃!”捧著排了三個多小時終于等到的餛飩,車女士激動地說“還是老味道”,“儂看伊餡子大伐,一只等于人家兩只,湯里榨菜加豬油老鮮老香啊。”
總理“點題”:餛飩叩問政府職能
夢花街餛飩店此前已開業23年,是上海老城廂居民和小資“吃貨”口口相傳的“弄堂美食”。但由于無證經營、擾民等問題,于2015年9月被食藥監部門關停。由于重新開業房屋租金過高,宋家表示無力承擔。此后,這碗餛飩的去向引發各界高度關注。
“他的主要問題是經營環境不符合辦證條件。”市食藥監局局長閻祖強告訴記者,在上海,有相當一部分餐飲小店沒有食品衛生許可證和工商營業執照。辦不出證的原因很復雜,不一定是衛生不過關,也有市容環境、消防安全、鄰里關系等其他因素。根據食藥監部門統計,有超過半數的無證餐飲是由于經營場所為違法建筑,房屋性質不符合辦照條件,另外逾四成小店因為經營場所條件所限,無法通過環評要求。譬如此前廣為人知的阿大蔥油餅和夢花街餛飩,無證的主要原因是場所條件有限且擾民。
夢花街餛飩關停引發社會各方強烈關注。去年底李克強總理來滬調研時也專門“點題”:為何一只蔥油餅一碗餛飩的民間反響這么大,政府要借此轉變工作職能、深化“放管服”。閻祖強說,對于老百姓喜聞樂見、確有需求的弄堂美食,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一關了之,要在嚴格執法和發展傳承飲食文脈中,尋找到政府可以有所作為的突破口。
弄堂美食的未來:升級或備案
這個突破口,在閻祖強看來,就是引入市場資源、資本的力量,結合互聯網+新經濟形式,推動傳統弄堂美食向3.0升級。
在黃浦區市場監管局牽線下,訂餐平臺“餓了么”接下了夢花街餛飩的復業計劃。據悉,此次重新開業,“餓了么”不僅承擔了店面裝修,還為其支付了部分租金。而此前,同樣在黃浦區市場局的促成下,“餓了么”幫助阿大蔥油餅實現了復業。“我們現在成立了公司,是證照齊全合法經營了。”紀先生告訴記者,目前不會和“餓了么”分成,但未來可以考慮開展商業合作。
“上海開埠以來一直是文化大熔爐,民間美食豐富多樣,作為上海土生土長的企業我們有責任去保護這種珍貴的文化和美食的多樣性。”“餓了么”COO康嘉告訴記者,在阿大蔥油餅、夢花街餛飩之外,面臨證照問題的民間美食還有很多,“餓了么”將繼續發揮自身的技術和模式優勢,助力監管創新,用更高效、科學的方式協助民間美食合法合規經營,為食品安全社會共治貢獻企業力量。
“今后上海無證小微餐飲的治理,主要走兩條路,一是有條件的和企業合作,打造合法經營的3.0版弄堂美食;二是沒有條件的,通過在社區開展備案登記制度,逐步引導到規范經營的道路上。”閻祖強表示。
網友回復